何谓“人过五代另起坟 屋住三代必走人”?(图)

作者:有画说艺术 发表:2022-03-13 18: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远房亲戚一旦超出五服的范围,就可以不再算是亲戚。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远房亲戚一旦超出五服的范围,就可以不再算是亲戚。(图片来源:Pixabay)

中国的民间俗语中,有“人过五代另起坟,屋住三代必走人”一说,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传统中华文化里可有类似的民俗概念

我们首先从最基本的概念谈起,还记得传统文化里有“五服”(指五种不同规格的丧服)之说吧!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远房亲戚一旦超出五服的范围,就可以不再算是亲戚。

比如逢年过节或遇到红白喜事时,五服以外的关系双方无须按照亲戚间的礼数来往。撇开五服之外,中国人还讲究辈分,但须注意的是,往昔是论“字”排辈,而非论“资”排辈。

过去,人们有修撰族谱家谱的传统。家谱或族谱,就是通过记载家族世系人名字辈来达到“辨尊卑序长幼”的目的,所以过去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自己属于家族里的哪一个字辈。

在同一宗族内,人们通过字辈,就可以知道各自的辈分,辈分又和家族的世系次第相对应,比如“祖宗十八代”,实际上就包含了一个家族传宗接代的十八个“字辈”。

之所以有这样传统,和历史上的“宗法制度”有很大关系。何谓宗法制度?简单来理解,就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既有国法也有家法,任何个体都必须在遵守国法的同时,还要遵守宗族的族规或者家族的家训。

这些古老中华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衍生出了很多规矩与讲究,例如有句俗语说: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古人为什么这么说?是立基于何种现实概念吗?

大家注意这句俗语里出现“五代”和“三代”这两个关键词,也就是说,当一个家族传宗接代到第五代人的时候,就必须要另起祖坟;而当房子住过三代人以后,后面再下一辈的人就必须要搬出去住。

这一句俗语的深层内涵是什么呢?在古代的宗法体系之下,中国人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祠堂,住在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姓氏,而且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老祖宗。

如果往上追溯,牌位最上面的那个老祖宗就是“高祖”,高祖往下是曾祖,曾祖往下是祖父,然后是父亲和儿子,这样刚好是五代人。

当一个家族发展到第五代的时候,已经开枝散叶人口众多,过去往往同一宗祠里的人、基本就都是五代以内的关系,比如咱们在电视里经常听人喊“三叔公”“四大爷”,其实都是同一个家族的族人,只是辈分不同。

为什么人过五代以后就要另起祖坟?这就和古代的祭祀礼仪有关。我们知道,古代皇帝的列祖列宗都可以配享太庙,但是平民百姓家里,一般供奉的都不会超过五辈,也就是说,子孙祭拜的,顶多就是到最上面的那位“高祖”,高祖以上的祖宗,那基本就管不到了。

古人相信一种民俗说法:老祖宗对后人的庇佑也只能管五代人,所以五代以后,你就另起祖坟,让新的老祖宗继续庇佑后面的子孙后代。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家族的墓地有限,不可能永远挤在一起,所以在五代以后也要另觅一块风水宝地,当然与此同时,也就相当于族谱里面又分出了一个新的支脉。

“屋住三代必走人”,这句俗语,很多七、八十年代的人应该能够理解,因为过去在农村里面,当孩子长大结婚以后,就要进行分家。例如一位老人他有四个儿子,后来这个大房子就分成了四份,然后四个儿子分别独立生活,这就叫分家。

但是到了第三代时,这个房子就没有办法再继续往下分配,一来实在是面积太小了,二来呢,砖木结构的老房子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过去在农村里面,到第三代的时候,就要自己找一块宅基地建造新的房子,所以叫“屋住三代必走人”。

当然现在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基本上都是一代人一代房,父母和子女甚至都不会同住在一起,相比过去的传统,少了很多家的味道,也少了很多传统的温暖,所以,虽然很多传统和习俗都已经慢慢消失,但文化和思想、孝道和亲情,更需要我们好好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云猷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