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银行资本充足问题更加严峻 (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3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陈勇综合报导)疫情期间,中国中小银行资本充足问题更加严峻。疫情期间银行业大量投放信贷加速资本消耗,同时利率市场化等措施也影响到盈利。加上不良资产不断侵蚀,银行内部资本补充渠道变窄;同时,因银行股票价格普遍偏低,导致大多上市银行依靠股权再融资的功能丧失。
对于非上市银行而言,情况恐怕更糟。光大证券报告指出,中国的非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较大,风险抵御能力较弱。若再考虑部分中小行资产分类不准确、资产质量不真实、非信贷类资产和表外理财业务风险等问题,这些银行的资本和减值准备不足以有效抵御风险。
“(这类银行)实际资本充足率水平可能已大幅度低于监管红线,需要系统性救助安排。”报告称。
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资本补充虽然并不是那么紧迫,但也并不轻松。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此前预计,到2024年底,要满足巴塞尔金融稳定委员会设定的要求,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共面临4.7万亿元的吸收亏损债务缺口。
至于上市银行,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近期撰文指出,上市银行股整体处于很低的估值水平,导致这些上市银行难以依赖股权再融资。他说,“有些个股甚至交易在0.5倍以下,H股甚至有0.4倍以下的银行股。这是什么概念?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快破产的银行差不多这个估值水平。”
去年北京当局出台政策,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今年(用于补充银行资本)专项债额度继续扩大是必然的,2,000亿解决不了问题还需要增加,”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称,“但如果光靠专项债恐怕也不是个办法。”
虽然政府连续两年强调“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资本补充难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中国监管机构禁止地方银行异地揽存
近几年来,地方性中小银行利用互联网,破除区域限制。但政府法规依然不鼓励这种做法,给地方银行带来很多困惑。许多金融产品在上架、下架之间反复。
中国央行曾在《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禁止地方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异地揽存。后又在今年2月4日召开加强存款管理工作会议,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回归服务当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
在对异地业务日趋敏感的环境下,不少中小银行行人士叫苦不迭。一位从事互联网存款业务的人士向《证券时报》感叹道,“我们感觉很被动。”
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向《证券时报》表示,此次调整的意图是维护银行业本身的市场秩序。“现有的银行监管是按照区域来进行划分的,如果小银行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突破存贷款业务的地域限制,那意味着它们的牌照跟全国性银行牌照也没有什么区别,这会干扰这个市场本身的秩序。”
华东地区一位大行资深从业人员也说,地方性中小行盲目开展异地业务会扰乱市场秩序,“各地现在几乎都有地方性银行,这些银行去外地达到扩规模肯定会开出利率低之类的优惠条件。”这种情况下,便形成了不正当竞争,“本来正常的发展态势出现了恶性竞争,整个市场秩序破坏了,后面很可能对经济也造成一连串的不良后果”。
曾刚指出,互联网存贷款业务规模过度增长,会危及银行长期的稳健经营,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就会给一家银行造成灭顶之灾,类似的事情,在过去几年爆发风险事件的问题银行身上都可以看到影子。
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