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高压人群,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3倍。(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熬夜伤脑是常识,但真正‘摧毁’大脑的往往是日常被忽视的习惯。”医师在临床中发现,许多患者因长期重复某些行为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熬夜仅排伤害大脑行为的第五位,而以下5种行为若频繁发生,对大脑的损伤可能远超熬夜。
一、长期高压状态:大脑的“慢性毒药”
持续压力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导致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长期升高。皮质醇会破坏海马体(负责记忆形成)的神经元连接,抑制神经干细胞再生,同时加速前额叶皮层(负责决策、情绪调节)萎缩。研究显示,长期高压人群的海马体体积比常人小15%—20%,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3倍。
这时出现典型表现为:
频繁现“脑雾”——注意力涣散、思维迟缓、决策困难;
短期记忆下降——刚放下的东西转眼忘记,重复询问同一问题;
情绪失控——易怒、焦虑或抑郁,对小事过度反应。
温馨小贴士:
1、建议大家每日10分钟深呼吸练习
通过腹式呼吸降低皮质醇水平(研究显示可下降25%)。
2、学会设定“压力边界”
下班后关闭工作通知,用运动、阅读等非工作活动切换大脑模式。
3、每周进行2—3次自己热爱的活动(如绘画、音乐),促进多巴胺分泌,缓解压力。
二、高糖饮食:大脑的“甜蜜陷阱”
过量糖分摄入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引发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仅调节血糖,还参与大脑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的合成。当胰岛素信号受阻时,神经元无法正常获取能量,导致突触可塑性下降,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此外,高糖饮食会促进炎症因子(如IL-6、TNF-α)释放,加速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
高糖典型食物有哪些呢?看看数据真吓人:
含糖饮料,奶茶、碳酸饮料(一瓶500ml可乐含糖量≈13块方糖);
精制碳水,白面包、蛋糕、饼干(升糖指数超70);
隐形糖源:番茄酱、沙拉酱、早餐谷物(每100克含糖量可能超20克)。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对2000名中老年人的追踪研究发现,每日糖摄入量超过总热量25%者,10年内患痴呆症的风险比低糖饮食者高1.8倍。
温馨小贴士 您可以尝试的控糖方法:
1、每日不超过25克(约6茶匙),避免添加糖的食品。
2、选择低GI食物
用全谷物(燕麦、糙米)、豆类替代精制碳水,稳定血糖波动。
3、补充抗氧化物质
蓝莓、菠菜、坚果中的花青素和维生素E可减少糖化终产物(AGEs)对大脑的损伤。
三、久坐不动:大脑的“缺氧危机”
长期久坐不动危害大。 (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久坐会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液黏稠度升高,减少大脑血流量。同时,缺乏运动会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分泌减少,这种“大脑肥料”对神经元生长、突触形成至关重要。研究显示,每天久坐超8小时的人群,海马体体积比活跃人群小4%,认知功能下降速度加快30%。
以下人群都属于久坐族:
办公室久坐族——连续3小时以上盯着电脑不活动
长期卧床者——术后恢复或慢性病患者活动量严重不足
过度依赖交通工具——步行少于1000步/天
温馨小贴士:建议您设置“活动闹钟”
1、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拉伸、散步、爬楼梯)。
2、融入“微运动”
3、工作时用站立桌、接电话时原地踏步、看电视时做深蹲。
4、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
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促进BDNF分泌和海马体神经发生。
四、慢性睡眠剥夺:大脑的“垃圾堆积”
睡眠是大脑“排毒”的关键期。在深度睡眠阶段,脑脊液流动速度加快3倍,可清除β-淀粉样蛋白(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性病理产物)等代谢废物。长期睡眠不足
这对身体造成典型危害有以下:
反应速度下降——睡眠剥夺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比正常慢50%
情绪失控——杏仁核(情绪中枢)过度活跃,前额叶皮层抑制能力减弱
创造力丧失——睡眠不足会破坏默认模式网络(DMN)的同步性,影响联想思维
温馨小贴士:
1、固定作息时间
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周末偏差不超过1小时
2、创造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黑暗(使用遮光窗帘)、安静(白噪音机)、凉爽(18℃—20℃)
3、避免睡前刺激
睡前1小时不使用电子设备(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不饮用咖啡或浓茶
五、信息过载:大脑的“超负荷运转”
多任务处理(如边看手机边工作)会强制大脑在不同任务间快速切换,导致前额叶皮层和基底节区过度消耗葡萄糖,降低认知效率。长期如此会削弱大脑的“注意力肌肉”,使人难以集中精力完成复杂任务。此外,社交媒体上的碎片化信息会破坏默认模式网络(DMN)的完整性,影响深度思考和创造力。
“数字健忘”:依赖手机提醒,自身记忆能力下降
“决策疲劳”:面对简单选择时犹豫不决(如点餐、选衣服)
“焦虑循环”:不断刷新社交媒体,导致情绪波动和注意力分散
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频繁切换任务会使大脑效率降低40%,错误率增加50%。而专注工作1小时后休息15分钟,可恢复认知资源,提升后续效率。
温馨建议:
1、设定“信息断食”时间
每天留出1—2小时不接触电子设备,专注阅读或冥想
2、使用“番茄工作法”
25分钟专注工作+5分钟休息,每4个周期后延长休息时间
3、培养“单一任务习惯”
吃饭时不看手机、工作时关闭无关通知,训练大脑深度聚焦能力
保护大脑 从“停止伤害”开始
大脑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但它的修复能力有限。医生强调:“预防大脑损伤的关键不是‘补救’,而是‘避免伤害’。
减少压力、控制糖分、增加运动、保证睡眠、管理信息——这五件事看似简单,却能决定大脑的衰老速度。
责任编辑:家惠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