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廣設海峽兩岸的交流基地,中華民國行政院送到立法院的報告指,其主要目的在加強台灣人對其文化認可跟民族認同。而北京可能增大對台宣傳統戰與分化滲透。圖為海峽論壇資料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2年1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劉世民綜合報導)北京廣設海峽兩岸的交流基地,昨日中華民國行政院送到立法院的報告指,其主要目的在加強台灣人對其文化認可跟民族認同。而北京在後疫情時代,可能綜合實體或線上交流方式,增大對台宣傳統戰與分化滲透。另外,近日陸委會舉行了諮詢委員會議,學者提醒北京「千人計畫」挖角及竊密,主委邱太三對此強調,未來將繼續檢視保護措施跟法令。
據《中央社》報導,中共中央台辦跟國台辦從2009年在各省區市批准成立81處海峽兩岸的交流基地。據行政院送到立法院的「中國大陸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之觀察及我方因應作為」書面報告指,這些基地近年成為北京推動兩岸交流重要樞紐之一,其主要目的在加強台灣人對其文化認可與民族認同。
行政院續指,這些基地多以既有的歷史建築跟景點為基礎,主要用歷史文化跟宗教當聯結,挑選有兩岸共同的記憶、血緣連結、信仰、文化交流或者經貿往來關係人士。
行政院表示,國台辦、中央統戰部、中共中宣部等單位,近年來為扭轉北京對台交流統戰刻板印象,就廣邀台商、民團、台青赴陸交流,並利用「根、祖、脈」認同,辦理有兩岸意涵的節慶活動或尋根之旅,凸顯聯結,更伺機宣揚經貿、文化發展與優惠措施。
接著行政院指,受疫情影響,人員兩岸往來停滯,這些基地近期逐漸轉為合作台灣民團,推出「雲交流」互動視訊模式,維持熱度,但恐難完全取代了傳統的實體交流,仍要密切關注陸方後續相關視訊交流的策略作為。
行政院最後表示,北京在後疫情時代可能利用恢復實體交流的活動,加大統戰宣傳跟分化滲透,並不排除以綜合實體或線上交流方式進行,陸委會將繼續密切關注,並強化跨部會訊息通報與橫向聯繫,掌握北京可能作為。
據《自由時報》報導,邱太三就「兩岸學術科技交流風險及強化學研成果保護」議題表示,因疫情引起全球晶片近年短缺,讓一些國家對台灣半導體科技的實力是刮目相看。而要維護台灣科技的競爭力,除了必須關注產業面營業秘密保護之外,各個學術機構與研究機構學術科技研究的成果,也應該同等重視。
有與會學者指,台灣學術研究機構的相關基礎研究跟應用研究的經費來源,目前多半由政府的資源挹注,應適度規範管理避免中方通過「千人計畫」、對研究機構資助經費等方式,進行技術竊密及人才挖角。
還有學者認為,現行政府授權各個學研機構單位對受資助而獲取的研發成果,規範標準不一,也欠缺參與研究者的管制根究責機制,因此建議政府繼續關注學研機構人員跟中方合作的研究計畫、亦盤點校際兩岸交流協議有無事前申報等,以免外流研發成果或者關鍵技術。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