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与中国古代文化(图)

发表:2013-10-16 15: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10月15日讯】葡萄酒是舶来品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它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却占有一席之地,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葡萄酒就一直出现在史书、诗词、文学作品中。就让我们沐着唐风宋雨,来领略葡萄酒与中国文化交融吧。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这一史料充分说明我国在西汉时期,已从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技术。

唐朝时,葡萄酒已颇具影响力,她的芳名屡屡出现在诗句中,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翰的《凉州词》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里的葡萄美酒指的就是红酒,因为酒红如血,方可配得上夜光杯。据《十洲记》:“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鲜艳如血的葡萄酒,满注于白玉夜光杯中,色泽艳丽,形象华贵。

宋代葡萄酒发展陷入低潮,到了南宋,小朝庭偏安一隅,葡萄酒因为太原等葡萄产区已经沦陷,显得稀缺且名贵,这可从陆游的《夜寒与客烧干柴取暖戏作》中反映出来:“稿竹干薪隔岁求,正虞雪夜客相投。如倾潋潋蒲萄酒,似拥重重貂鼠裘。”诗中把喝葡萄酒与穿貂鼠裘相提并论,表明了当时葡萄酒的名贵。

元朝是我国古代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当时的葡萄酒文化逐渐融入文化艺术各个领域,在元散曲中就有体现:元散曲家张可久在《山坡羊·春日》中写道:“芙蓉春帐,葡萄新酿,一声金缕樽前唱。锦生香,翠成行,醒来犹问春无恙,花边醉来能几场。”可谓是曲风清丽秀美之佳作。

清朝时葡萄酒不仅是王公贵族的饮品,在一般社交场合也都饮用,这些都可以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所作的《赴淮舟行杂诗之六·相忘》写道:“短日千帆急,湖河簸浪高。绿烟飞蛱蝶,金斗泛葡萄。”

据说,康熙是一住热衷于饮用葡萄酒的皇帝。这是在一次他得了重病疟疾之后,几位西洋传教士向皇帝建议,为了恢复健康,最好每天喝一杯红葡萄酒,皇帝保持这个喝红葡萄酒的习惯一直到去世。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当朝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把“上品葡萄酒”比作“人乳”,因此他养成了经常饮用葡萄酒的习惯。

1714年,在发生著名的“礼仪之争”之后,除了耶稣会以外,其他的传教士都被赶出中国,造成葡萄酒短缺,康熙特命人们在全国四处寻找葡萄酒。

根据上海学者李天纲研究考证,最早向康熙敬献葡萄酒的是法国耶稣会的传教士们,其中LOUISLECOMTE(中文名字李明)是来自波尔多地区,因此可以推断向皇帝敬献的葡萄酒中有波尔多葡萄酒。

品红酒与品诗词的意境相似,需要一颗平静如水的心,旖旎春光,把酒谈诗,穿梭于悠悠历史的无限长河中,该是何等的惬意!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