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人境(图片来源网络)
陶渊明是晋朝最富盛名的田园诗人诗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极富创造性的伟大文学作家。
陶渊明由于从小读书,涉猎广泛,不但受到在中国古代占主要地位的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当时盛极一时的道家的思想的影响。而陶渊明却生活在一个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代,又是一个“乱与簒”的时代。理想与现实矛盾重重,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毅然选择了归隐田园。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诗人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表现了离开污浊的上层社会和黑暗的官场,进入纯朴的田园生活后诗人心情的愉悦与宁静。全诗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开头几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几句的是说,居住在人间却能免除世俗的喧扰,若问我何以能如此,心既远离尘世,身居喧嚣的闹市也如同住在穷乡僻壤一样。写诗人摆脱了喧闹的官场生活后,得到心里的安宁与清静。“心远地自偏”表明乐自己与那些达官贵人没有相同的情趣,现在处在田园,很少有人来往,自然显得偏远些。当然,如果陶渊明没有憎恶腐朽尘俗的感情,没有安于归隐的情怀,就不会有“心远地自偏”的心境。这几句诗,不但表现出隐居的乐趣,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表现出了诗人厌恶官场、蔑视权贵的态度。
接下来的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几句是说,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不经意抬头看见南山秀丽的景色,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到了傍晚时分,迷蒙的山色是那样的美丽,眷恋山林的归鸟结伴而回。看到此情此景,我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但要想辨别出来,却忘记用语言来表达。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中,“篱”即“篱笆”,在古代诗歌文化中像征居住环境的清幽雅静。“菊花”在古代诗歌文化中主要像征着诗人高洁的质量。一个“采”字,一个“见”字,形像地把诗人的高雅脱俗的情趣、恬淡娴静的心境含蓄地表现出来。这不但境与意会,而且意境开阔,内蕴深厚。接着的四句,诗人从眼前的景象,特别是从“鸟归还”中,悟出了“返璞归真、任性自然”的真谛,即鸟儿回归南山,人就归隐自然,二者的相同点就是对自然的崇尚。但是,这种思想在诗中诗人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诗人却巧妙地用“欲辨已忘言”作结,好像是诗人悟出的真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样的结尾,它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表现出诗歌的含蓄之美。
这首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在于融情入境,借物达理。诗歌中描写的景物都是田园美景,表现出一片宁静的氛围,然而,在这宁静之中,却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同时,借助于自然界中夜晚鸟儿回归山林,表现自己归隐田园、远离尘世而对自然崇尚的情怀。
总之,陶渊明的人格高洁,理想高远,而表现在诗歌中就是开阔的境界,平和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歌创作的先驱。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