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在《数字商业时代》举办的“2010年度智造中国高峰论坛”间隙,接受了《中国企业家》记者的专访。
要做好面临长期通胀的准备
对于2011年中国通胀的形势,刘伟分析,明年通胀将升压,中国将进入较长时间的通胀期。
他的理论依据可用四字概括——水涨船高,刘伟表示,“2008年下半年中国采取了一揽子扩内需的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就是通货膨胀,压力要上浮。中国政府今年设定的调控物价目标是3%,经济增长为8%,反过来看,CPI目标超过3%时的其他指标,经济增长率肯定超过了8%,甚至达到9%,这是很合乎经济增长逻辑,水涨船高,经济增速度高了,通胀率要有相应提高,这并不是很可怕的事情。”
刘伟强调,由于政策具有时滞性,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国放出了大量货币,财政、信贷等方面,这些形成通胀压力通常是几个月,甚至需要两年的时间。“按两年时间计算的话,2008年下半年放出了4.9万亿,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应该表现为通胀的压力了,2009年出去了9.6万亿,应该到2011年成为转化为现实的通胀压力,2010年1-6月份我们出去了4.6万亿,应该在2012年前后表现出来,这是扩内需政策的滞后性,中国要做好在未来的一两年之中,将要承受较大的且长期通胀的思想准备。”
中国有可能出现滞涨
高增长、低通胀、就业充分,无疑是一个经济体较为理想的发展状态。中国经济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调控所采取的策略。
刘伟指出,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要关注约束性指标,从关注增长的速度到重点关注增长的数量;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从更关注总量问题转为更关注质量问题;关注短期的需求管理,同时兼顾中长期的供给管理。
他还表示,宏观调控要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防止大起大落,短期内措施不宜急躁,谨防经济硬着陆的后果出现。
“中国不光要有长期通胀的准备,经济还面临着顷刻衰退的危险,”刘伟直言,内需不足在短期内难以克服,内需不足在中国实际上源于供给问题,比如经济结构失衡和发展失衡,要通过调整国民经济供给、提高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能力来提高效率,进而加以解决。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出口增速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原本就深深根植在中国内在的发展失衡和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基础上的内需不足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短期内很难克服,结构性原因和效率性原因都不是需求政策能够解决的,要有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技术政策等来解决,这些解决都是长期的,不是短期的。”
刘伟坦陈,中国在治理通胀的同时一定要高度关注衰退的危险,如果处理不好,解决通胀的措施力度过大,有可能实现滞涨,一方面经济衰退,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希望我们紧缩性的治理通胀的宏观政策,方向要坚定,力度密度和强度不要太大,要树立长期的观念,这样可能更为稳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