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細胞新發現 斑馬魚無合成分裂(圖)

發表:2022-05-02 23: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細胞
中研院發現全新「無合成分裂」細胞分裂模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5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澤旭綜合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助研究員陳振輝團隊,對斑馬魚進行研究,發現全新「無合成分裂」細胞分裂模式,顛覆180年來所認知只有2種細胞分裂模式的觀念,研究成果獲Nature專文推薦。

陳振輝團隊將斑馬魚設為研究目標,長期深入探索生物再生過程的細胞分裂,發現當斑馬魚在個體發育的特定階段,最表層的皮膚細胞,其單一母細胞竟然可以不經結合分裂2次,共產生4個子細胞,且這些子細胞皆不具有完整的母細胞DNA,將其稱為「無合成分裂」。

中研院指出,自德國植物學家馮莫爾在1835年首次觀察到細胞分裂後,長久以來科學家都認為細胞分裂方式只有兩種,分別是是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例如皮膚細胞、肌肉細胞、幹細胞等,1個母細胞分裂為2個具有相同染色體數量的子細胞,讓個體發育生長。與生殖細胞透過「減數分裂」,將母細胞分裂成2個具有一半染色體數量的子細胞,例如精子和卵子細胞。

據自由時報報導,陳振輝研發多顏色活細胞標誌工具,用不同顏色來標誌不同的表皮細胞,能高解析度即時追蹤斑馬魚所有體表皮膚細胞的動態行為。研究團隊利用一個數學幾何模型作為基礎,並與中研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許昭萍及研究人員顏清哲合作,進行細胞體積變化的定量分析,發現斑馬魚單一表皮細胞經過兩次「無合成分裂」之後,整體的表面積可增加至6成。

研究於今年4月登上知名國際期刊「自然」(Nature),並獲專文推薦。


影片來源:nature video

陳振輝表示,這種細胞分裂過程中不需要進行DNA複製,因此命名為「無合成分裂」。根據多年斑馬魚研究的經驗,陳振輝推測,斑馬魚幼魚在特定的發育階段體表面積需要快速增加,為了維持穩定的皮膚雙層結構,下層的表皮幹細胞以正常的「有絲分裂」進行增生,而上層已分化的表皮細胞則進行「無合成分裂」來應急,達到表皮細胞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彈性的快速延展、有效率地增加體表面積,以維持表皮細胞的覆蓋率。

據中央社報導,團隊表示目前對「無合成分裂」的研究尚在初步階段。由於斑馬魚是脊椎動物,也是科學家研究個體發育、再生反應及人類疾病常用的模式生物,預測這種新型的細胞分裂方式,或許不只限於斑馬魚體表的表皮細胞,仍有更多研究探索的空間。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