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手持那把千古名扇 甚麼來歷?(圖)

發表:2016-12-26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諸葛亮的羽毛扇有各種各樣神奇的傳說。(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三國名士諸葛亮素衣綸巾,手搖羽扇的形象深入人心,那把千古名扇非比尋常,已經成為一個特定意義的道具,和諸葛亮的名字連接在一起。

在人們看來,諸葛亮之所以有那非凡超群的本領,似乎就與他經常拿在手裡的羽毛扇有關。於是,人們好奇地問:這把名扇從何而來?

關於這羽毛扇的來歷,在民間流傳多種說法,摻入人們豐富的想像,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神奇的傳說,並體現出民間對諸葛亮真切的感念之情。

諸葛亮,手持的應該是白鶴羽毛做的「白羽扇」,據《語林》上記載著: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邊,將戰,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揮三軍,三軍皆隨其進止。

暗藏謀略 手不離扇

民間流傳著關於「鵝毛扇」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醜」。阿醜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父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

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岳父提醒 機警謹慎

在另一個故事裡,羽扇則是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送給他的。黃承彥愛養鵝,又家藏古今奇書。黃員外把女兒許嫁給諸葛亮時,只給了他很多書作為陪嫁。諸葛亮如飢似渴地讀完那些書,又和黃夫人經常研究陣法兵法,終於博通文武,聞名遐邇。

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黃承彥宰鵝設宴為他餞行,用鵝毛做了一把扇子送給他,告誡說:「鵝性最機警,一有風吹草動,牠便知動靜。你將鵝毛扇帶在身邊,便可時時提醒自己機警謹慎。」

王母寶物 打敗曹軍

有些傳說中,羽扇成了神話中的寶物,這又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一個說法,羽扇是王母娘娘給的。諸葛亮本是天上的文曲星,玉帝要他下凡,輔佐劉備,平定天下。因為劉備勢單力薄,曹操兵強勢大,怕打不過,王母娘娘便從自己養的白天鵝身上拔下羽毛,做了扇子,讓他帶到凡間。據說,博望燒屯、火燒赤壁,都是靠這把扇子扇風起火打敗曹軍的。後來街亭之役失利,據說也是因為忘了帶這把羽毛扇。

行兵布陣 計上心來

另有一說是:這羽扇是水鏡先生給的,因為一開始諸葛亮讀書時沒能悟出先生教導的真諦,先生一怒之下,燒了生平著的書,把諸葛亮趕下了山。但他卻又讓夫人送去兩件東西,一件是八卦衣,另一件就是羽毛扇。當諸葛亮再回到山上求師,遇到難題心裡煩躁不安的時候,只要用那羽毛扇輕輕扇兩下,就會頓覺神清氣爽,心頭豁亮,一邊扇,一邊想,便悟出了水鏡先生講的深奧道理。後來他行兵布陣,只要羽扇一搖,便可計上心來。

師父化鷹 急難相助

還有的說法更為神奇,說這扇並非鵝毛扇,而是鷹毛扇。這隻鷹是諸葛亮的師父,修行一萬八千年,化作老人來到臥龍崗。諸葛亮十分尊敬他,見他學識廣博,很想向他求教。

這一天,他悄悄跟隨老人來到深山,卻不見老人,只見一隻老鷹蹲在樹上,原來就是那老人。老鷹說:你是我的弟子。我有一顆智慧紅豆,你把它吃了就會足智多謀。我馬上要死了,我把身上的羽毛留給你做成扇子,遇到急難時搖起扇子,就會有辦法的。

除鷹子精 羽扇立功

在另外一個說法裡,這隻鷹並不是諸葛亮的師父,而是一隻害人的鷹子精。鷹子精口裡有一個寶珠,已經修煉三百年,還要再修煉。為了煉珠,鷹子精一到春天就要把方圓百里的麥苗全部吃光,採萬畝春苗的精汁,並且每隔三天要到隆中醉酒一夜,以吸收千擔秋榖的精漿,這就害得這一帶百姓常常顆粒無收。

諸葛亮要為民除害,趁鷹子精醉酒時奪了牠的寶珠,使鷹子精失去道行頓時死去,又用牠身上的羽毛做成羽扇。從此,這一帶不再鬧鷹怪,春糧年年豐收,這把羽扇也伴隨諸葛亮燒新野、取西川、出祁山,發揮了神奇的作用。



責任編輯:曉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