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的消費並沒有大幅度增加,不可能因此推動GDP增長。(圖片來源: Cheng Xin/Getty Images)
2023年全年,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前一年同期上漲0.2%,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則較前一年同期下降3%。可奇怪的是,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卻成長了不少:2023年中國的GDP年增5.2%。根據近期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全年,CPI年增率也僅為0.2%,幾乎談不上成長,也就是說2023年和2024年的兩年時間裡,CPI沒有漲,PPI則是年比再度下降2.2%,也就是兩年裡一直都處於下降的狀態。從2024年初到現在,中共各政府部門都是在鼓吹要保證GDP5%的成長指標,即2024年GDP要成長5%。這裡的關鍵背景點在於,從2023年到2024年,中共央行還一直在降息。於是,又一類中國「經濟奇蹟」出現了……
縱觀歷史,全世界除了共產中國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CPI和PPI連續兩年都沒有成長甚至出現下降,且銀行利率也在不斷下降的背景下,GDP卻會出現成長。當年的日本、現今的美國在預言經濟衰退時的口徑基本上都一致,即只要CPI、PPI增長停滯或下降、甚至出現連續下降的情況,GDP數據都會顯著收縮。我們以美國為例,2023年美國的CPI平均成長2.5%,PPI平均成長3.0%,所以當年GDP整體成長2.8%。2024年CPI平均成長2.7%,PPI成長3.0%,所以預估2024年GDP成長規模為2.7%左右,這其實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正常的因果邏輯。但在中國就完全不是這樣,中國的CPI成長停滯,PPI連續下降,同時還在降息,但中國的GDP卻在成長。這可是世界經濟史上從未有過的反常現象。
經濟常識告訴我們,只有各項相關經濟指標都改善、成長了,GDP才有可能正成長。但在CPI不長PPI也不成長,銀行利息又在下降的情況下,一國的GDP如何成長?放眼世界,這種有違常識的經濟成長模式還不曾出現過。於是,我們把這個問題交給人工智慧(AI)進行了一下測試。AI給出的答案是,在CPI、PPI成長停滯或是下滑的前提下,只有具備以下幾種情況才有可能出現GDP的成長:
首先,國內消費驅動的成長。如果通膨維持穩定或為零,但居民的名義收入成長(如薪資成長、就業增加),消費能力可能增強,而利率下降又使得借貸成本更低,居民可能增加消費,尤其是增加耐用消費品或住房等大額消費的支出,從而推動GDP成長。人所共知的是,中國的勞動力人口數量正在下降,失業在增加,民眾收入也在明顯下降,房價也在下跌,即使按照中共官方發布的數據,2024年1~12月,全國的消費同比成長也只有3.5%,並沒有大幅增加。因此,這個前提難以成立。
其次,投資驅動的成長。投資包括兩方面:企業投資和政府投資。低利率環境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可能鼓勵企業進行資本投資,如擴產、技術升級等,並推動經濟成長。此外,政府可能利用低利率環境增加財政支出,特別是基礎建設,帶動GDP成長。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4年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增僅3.2%,而固定資產投資在2023年的GDP占比為5%左右,所以固定資產投資只成長3.2%,並未出現大幅成長的現象,因此,這種可能性也不存在。
第三,出口驅動的成長。因外部需求增加,即使國內物價指數停滯,國際市場需求增加可能帶動出口成長,國際貿易順差大幅增加,進而貢獻GDP。可是,中國官方已經公告的2023年國際貿易順差年增率僅為3%左右,沒有出現大幅增加的情況,所以這個可能性也被排除了。中國官方剛剛公布的2024年外貿順差超過7兆元人民幣,比前一年增長64%,這可能是今年唯一對GDP成長做出最大貢獻的指標。
第四,貨幣貶值效應。在低利率環境下,如果貨幣貶值,這可能會提升出口競爭力,進而帶動經濟成長。就讓我們來看看過去兩年的歷史數據。2023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USD/CNY,在岸匯率價格)最高值出現在9月8日的7.343元人民幣,最低為1月13日的6.703元,在此期間平均水準為7.0774元,當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僅僅上漲2.62%。2024年的匯率最高值為12月30日的7.2991元,最低為9月26日的7.0105元,在此期間的均值為7.1812元,當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僅上漲 3.1%。兩年間美元平均升值幅度只有區區的1.46%。所以,如此小幅的匯率波動範圍無法從本質上提升外貿出口的競爭力,而上述的2023年全年貿易順差同比增長3%指的還是對全球經濟體的貿易順差,並非僅僅針對美國。因此,說單靠貨幣貶值效應撬動了GDP的成長,顯而易見是說不通的。
第五,科技進步和生產效率的提升。即使物價水準和利率都維持低位,生產力的提升(如透過技術創新、管理改善等)仍可能推動經濟總產出的成長,也就是有大量的低附加價值產業轉向高附加價值產業,導致高附加值引導的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大幅增加,生產效率亦大幅提高,但這一點在中國並沒有出現。實際情況卻是,前幾年在國內經濟領域排名靠前的高附加價值科技產業,現在竟又重新被菸酒糖茶、基礎能源及金融業取代,互聯網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排名越來越靠後,高附加價值科技產業的占比也大幅下降。所以,這個條件也並不存在。
責任編輯:宇真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