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2月23日舉行聯邦議院選舉,將決定下屆總理人選。圖為德國選擇黨 (AfD) 的競選海報展示了在該黨候選人阿恩·勞埃 (Arne Raue) 和總理候選人愛麗絲·魏德爾 (Alice Weidel)。(圖片來源:Sean Gallu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德國周日(2月23日)舉行聯邦議院選舉,將決定下屆總理人選。當地時間2月23日18點,德國聯邦大選各投票站關閉,初步計票結果也很快出爐:與選前預測一樣,聯盟黨獲得了近30%的選票,時隔近4年再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此次大選也創下了兩德統一以來的投票率新高,達到了約84%。
德國大選保守派獲勝 AfD及其黨主席是大贏家
根據德國初步計票結果,聯盟黨成為了本次德國大選後的議會第一大黨,現執政的「交通燈」聯盟三黨得票率都出現了下滑。最大贏家則是全球首富馬斯克支持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斬獲了近20%的歷史最佳得票率,一躍成為議會第二大黨。
現執政黨社民黨、綠黨分別只獲得了約16%、13%的選票,低於上次大選的成績。
排名第五的則是左翼黨,得票率略高於8%。
相比得票率暴跌的社民黨,執政夥伴綠黨的得票率僅小幅下滑了1.4個百分點。該黨在選戰期間堅持其傳統的環保議題,同時也在經濟、社會等議題方面獲得了不少民眾的支持。另一個執政夥伴、11月退出政府導致提前大選的自民黨則成為了本次大選的輸家: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得票率僅4.9%,這意味著無法進入聯邦議會。該黨的經濟政策、財政政策主張在選戰期間都缺乏說服力。
如果自民黨的最終計票結果低於5%的議會門檻,那麼最有可能的執政聯盟將會由梅爾茨(Friedrich Merz)領銜的聯盟黨與現總理肖爾茨領銜的社民黨共同組閣。如果自民黨能夠進入議會,那麼聯盟黨、社民黨的議席將無法達到半數,還需要聯合綠黨共同組閣。
Yougov在2月20日根據旗下MRP模型預測,聯盟黨支持率為30%,高於上屆大選的24%,將獲得聯邦議院中220個席位;德國極右翼另類選擇黨(AfD)將以20%支持率名列第二,可望拿下145個議席,較上屆大選支持率增加10個百分點;朔爾茨所在的德國社會民主黨(SPD)支持率將達到創二戰後最低的16%,低於上屆大選的26%,最終可能獲得115個席位。
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2月19日與在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領導人默茨(Friedrich Merz)於電視上就移民、安全和經濟議題展開選前最後一場辯論。英國輿觀調查公司(Yougov)選前最新民調顯示,CDU所在的最大在野黨聯盟黨(CDU/CSU)支持率為30%,繼續領先其它黨。
朔爾茨(Olaf Scholz)與綠黨、自由民主黨(FDP)的三黨執政聯盟去年11月崩潰,因此提前半年多舉行大選。
最大贏家「另類選擇黨」獲萬斯、馬斯克力挺
正如外界所料,最大贏家是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其得票率相比上次大選幾乎翻倍,創下歷史新高。
當下時值歐洲及德國經濟動盪動之際,美國副總統萬斯、政府效率部主管馬斯克都曾替堅持保守理念的「另類選擇黨」拉票。
德國經濟過去兩年萎縮,川普政府對極度左傾的歐洲表示擔憂,德國前途也確實多舛,還面臨社會就火爆議題如移民、安全而變得極端化。
德國這一次選舉,是在一系列致命攻擊的背景下展開。在選舉前夕,曼海姆、索林根、馬格德堡和阿沙芬堡分別發生4起與移民有關的襲擊,慕尼黑則發生了汽車撞擊事件。這些攻擊案件,加強了人們對「另類選擇黨」(AfD)的支持率。
這次選舉被稱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關鍵抉擇,保守派的基民黨在多次最新民調中看來穩居第一。選舉的結果對歐洲政壇有指標意義,也將對北約組織的未來有關鍵影響。
馬斯克2月22日在社交媒體X平台不但貼了德國國旗梗圖外,文字便是「另類選擇黨!」,他把貼文釘在自己社媒檔案之首,另轉推保守派活躍人士柯克(Charlie Kirk)的貼文。柯克在文中表示,「另類選擇黨」明天在德國將取得創歷史的表現,「我們讓西方再度偉大!」
「另類選擇黨」政策主打反移民、大規模遞解移民,另主張拋棄歐元,停止應對氣候變遷的施政。
馬斯克多次為「另類選擇黨」加油打氣,例如1月在社媒X貼文稱:「只有另類選擇黨能拯救德國」。
美國副總統萬斯2月稍早赴慕尼黑安全會議,特別會見該黨領袖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iedel),另批評歐洲領袖拒絕與該黨合作。
今次大選旨在對聯邦議院630個席位進行選舉,若未出現執掌過半議席的政黨,則最大黨須與其它黨聯合組成可拿下過半議席的執政聯盟。
外界還關注大選後的最大黨會否與AfD共組執政聯盟,德國在二戰期間受極端民族主義荼毒,與極右翼政黨合作在德國政壇被視為一種禁忌,朔爾茨與默茨辯論中均否認與AfD合作。
沉重的經濟問題
振興德國經濟,也是此次德國大選的重要議題。無論誰當選,以下經濟議題將成為聯盟談判的重點:
- 降低能源成本:對於能源需求高的德國經濟而言,當前的電力和天然氣價格過於高昂。潛在的新執政聯盟成員一致認為需要降低能源成本,包括電力稅和電網費用。然而,基民盟/基社盟、社民黨和綠黨皆致力於實現2045年德國碳中和的目標,而自民黨則較晚,傾向於2050年。
- 減稅:基民盟和自民黨希望降低企業稅率,因為德國的稅率高於七國集團的平均水準,這有助於鼓勵投資。相對而言,社民黨和綠黨則更專注於提供直接的投資誘因。政府還計劃減免員工稅,但在減稅的規模和受益者方面,各方存在分歧。
- 解決缺工:所有主要的潛在聯盟夥伴都同意,德國應當促進技術勞工的合法移民,以解決缺工問題。
- 放寬「債務煞車」:根據基本法,聯邦政府的結構性預算赤字不得超過GDP的0.35%,除非遇到天災等特殊情況。對於是否應保留或放鬆這一限制,將是潛在的聯盟黨派一大爭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