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凡是學生,上自大學生,下到小學生,都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壓力,儘管許多人對此熟視無睹。考試多如牛毛、家庭作業沒完沒了自不必說,許多孩子還要承受體罰。調查表明,有44%的學生在學校受到體罰,73%的學生在家裡受到體罰。人們不是都說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嗎?一個社會的口號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竟是這樣大!
美國得克薩斯理工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藍雲表示,學生負擔過重、壓力過大的問題多年來一直存在;家長和老師從內心來說未必想對孩子加這麼大壓力,但是現在升學的競爭這麼激烈,他們不得已只能對孩子施加壓力。蘭教授說,這事關一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問題:"這已經是老問題了,我覺得是社會的價值取向的問題。就是我們這個社會怎麼來定義成功?真是很難講。這個社會裡面如果你沒有高等教育呢,老實說想要改變命運也是很難。尤其是對那些家境不怎麼好的孩子。那現在我們大學的錄取呢一般還是用考分做唯一的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和老師不管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也好,為了自己的表現也好,來加重孩子的壓力好像是不得以而為之的事情。哪怕是他們本心不想那麼做。我就不知道有可能在將來的話,在這個大學的招生啊或者是中間。學生在其他方面的發展或者天賦呢也受到學校的重視,那樣的話,可能會把教育的重點從應試教育上面移開一點。考核的標準變了的話,應試教育才有可能變化。"
藍教授說,學生壓力太大的問題看來愈演愈烈:"我們那時候讀書上也花不少時間。但是我覺得應該是整個社會或者家庭吧沒有把那麼多的壓力放在學生身上。那個時候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讀大學。當然那個時候能讀大學的是少數。那現在讀大學的人比較多而且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每個孩子身上其實都帶著父母雙方對孩子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當年父母沒有實現的希望,現在都放在孩子身上。所以孩子心理的壓力一定是很大的。我有時候回國看那些孩子,回家就開始做作業一直要做到九、十點鐘還做不完有時候。我就在想我們小時候沒那麼做,可是我們現在看起來還不錯。不過很難講,說不定他們將來比我們強。"
香港《開放》雜誌執行編輯蔡詠梅表示,一些家長因為自己曾經虛度年華,就把上個好大學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他們的父母應該都是文革以後的這一代人,這一代人因為他們自己的年輕時代都是給荒廢過去了,自己的青春換不回來了。有很多人覺得自己事業也沒有了,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就望子成龍這種心態比較嚴重。應試的教育,就是完全為了考試。這種教育呢也確實是中國大陸非常嚴重的問題。其實我們在香港也有這個問題,香港都在不停地檢討,孩子為了考試啊這樣一種填鴨式教育。孩子的壓力很重,失去了童年的孩子的那種應該有的快樂。"
這位資深媒體人認為,中國的孩子承受的壓力太大是事實,但是由於家長在生活上對孩子的嬌慣,許多孩子的抗壓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也都比較差:"那麼,另外就是說因為是中國大陸就是獨子政策嘛,所以孩子特別少,在其他生活方面呢比較保護過度。然後獨立能力就很差,抗壓的能力也很差,就說他生活在一個比較舒適優越的環境裡面,父母也比較在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另一方面他又承受了一種很高的家長對他的期望和壓力,要他在學業上有非常優秀的表現,要去跟同學競爭。這種情況下他的承受能力比較差。"
對浙江9所小學所作調查是中英兩國專家聯合進行的。2191名學生參加了調查。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