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遭遇全面挫敗!中國恐付出更大代價(圖)

——Kris Wu:中共外交四大重挫,習近平南柯一夢終結

作者:Kris Wu 發表:2025-05-01 02: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習近平
無奈的習近平(圖片來源:網路圖片/網路截圖)

【看中國2025年5月1日訊】近年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東升西降」為戰略藍圖,試圖通過強勢外交和區域霸權重塑國際秩序。然而,這場宏大的敘事在東南亞——中國影響力擴張的起點與重心——遭遇了全面挫敗。從南沙填海建設軍事機場,到無視國際法庭對「九段線」的判決;從泰國街頭綁架桂敏海,到香港公然拘捕肖建華;再到暫停臺灣自由行試圖操控臺灣選舉,最終卻助蔡英文贏得壓倒性勝利,習近平的「稱霸」野心在東南亞的橫衝直撞不僅未能實現目標,反而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彈。十二年後,中國在東南亞的所謂「魅力外交」鎩羽而歸,甚至被新加坡前第一夫人公開羞辱。這一切,標誌著習近平「東升西降」願景的破滅,也暴露了其外交戰略的根本缺陷。

南海擴張:霸權野心的起點與滑鐵盧

東南亞是中國「東升西降」戰略的試驗場,而南海問題是其野心的核心體現。自2013年起,中國在南沙群島大規模填海造島,建設軍事機場,宣稱「南海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這種單邊行動無視周邊國家的領土訴求,更公然挑戰國際法。2016年,國際常設仲裁法院裁定中國的「九段線」主張缺乏法律依據,但中國置若罔聞,繼續推進軍事化建設。這種「以力服人」的做法,令越南、菲律賓等國深感威脅,也促使美國、日本等域外國家加大在南海的軍事存在。

據流亡商人郭文貴爆料,前公安部副部長劉彥平與前公安部副部長孫立軍曾深度介入中國在東南亞的勢力擴張,試圖通過經濟滲透和政治操控鞏固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然而,這種「黑幫式」外交並未贏得盟友,反而加劇了區域緊張。東盟國家雖在經濟上依賴中國,但在安全上愈發倒向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中國在南海的咄咄逼人,不僅未能實現「東升」,反而讓「西降」成為空談。

綁架與拘捕:法治崩壞的外交代價

中國在東南亞的霸道行徑不僅限於南海,更體現在對個人自由的粗暴干涉。2015年,瑞典籍香港書商桂敏海在泰國度假時被中國特工從公寓直接綁架,引發國際嘩然。桂敏海事件不僅暴露了中國跨境執法的肆無忌憚,也讓東盟國家對中國「法治」承諾產生深刻懷疑。同樣,2017年,加拿大籍富商肖建華在香港四季酒店被中國當局光天化日之下帶走,震驚全球金融界。據稱,肖建華因泄露習近平姐姐股份交易信息而成為目標,其被捕方式也正式敲響一國兩制的喪鐘。

這兩起事件,凸顯了中國外交在追求「控制」時對國際規範的漠視。泰國和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開放社會,本應是中國展示「軟實力」的窗口,但中國卻以暴力手段踐踏法治,換來的是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區域國家的疏遠。

臺灣誤判:外交操控的適得其反

如果說南海和綁架事件暴露了中國外交的蠻橫,那麼在臺灣問題上的失策則彰顯了其戰略短視。2019年,中國暫停大陸遊客赴臺自由行,意圖通過經濟施壓影響臺灣2020年總統選舉,削弱蔡英文的連任前景。然而,這一舉措適得其反。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干預行為極為反感,蔡英文藉機強化「抗中保臺」敘事,最終以80%的得票率壓倒性勝出。

暫停自由行的決定,表面上是經濟制裁,實則是對臺灣民意的嚴重誤判。中國低估了臺灣社會的民主韌性,也高估了自身經濟槓桿的政治效能。選舉結果不僅讓蔡英文鞏固了執政基礎,也進一步拉近了臺灣與美日等國的戰略合作。習近平試圖通過操控臺灣選舉實現「東升」,卻意外加速了臺灣的「西向」靠攏。

魅力外交的崩塌:新加坡的公開羞辱

經歷了十二年的強勢擴張,中國在東南亞的「魅力外交」最終以失敗告終。2025年4月,新加坡前第一夫人何晶在社交媒體上轉發文章,尖銳批評習近平的東南亞政策為「黑幫式行徑」,並指出「這樣的‘魅力攻勢’,不過是自取其辱,」以及「一場滑稽的鬧劇」。何晶的公開羞辱,不僅是對習近平個人外交風格的嘲諷,更反映了東南亞精英階層對中國霸權行為的普遍失望。

新加坡作為東盟的核心成員,一向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外交。何晶的言論,折射出中國在東南亞軟實力建設的徹底失利。從經濟援助到「一帶一路」項目,中國雖投入巨資,卻未能贏得人心。相反,其高調的民族主義宣傳和對鄰國的強硬姿態,讓東盟國家在安全上更傾向於美國主導的聯盟體系。習近平的「東升西降」,在東南亞變成了「東退西進」。

失敗的根源:自大與孤立的雙重陷阱

習近平「東升西降」願景的破滅,根源在於其外交戰略的自大與孤立。首先,習近平過分迷信「力量外交」,認為軍事和經濟優勢足以壓服鄰國,卻忽視了軟實力和國際規則的重要性。其次,中國在東南亞的單邊行動,缺乏對區域多樣性和歷史複雜性的尊重,導致與東盟國家的信任裂痕不斷擴大。最後,習近平將國內的威權治理模式直接套用到外交領域,試圖以高壓手段控制海外華人、富商甚至鄰國政治,卻引發了全球範圍的反彈。

正如《紐約時報》所評:「習近平的‘自信論’滋生了自大,讓中國放棄了開放政策,重回國際孤立。」這種自大不僅讓中國在東南亞的擴張受挫,也使其在全球舞台上陷入被動。無論是南海的軍事化,還是對桂敏海、肖建華的跨境抓捕,抑或是對臺灣選舉的誤判,都證明了習近平的外交戰略缺乏靈活性和遠見。

結語:南柯一夢的啟示

始於東南亞,終於東南亞,習近平的「東升西降」不過是一場南柯一夢。從南沙填海到臺灣選舉,從桂敏海到肖建華,中國在東南亞的霸權試驗以失敗告終。東南亞本應是中國展示大國風範的舞臺,卻成為其外交孤立的縮影。新加坡前第一夫人的公開羞辱,不過是這一失敗的註腳。

這場夢的終結,提醒我們:真正的國際影響力,源於尊重規則、共贏合作,而非蠻力與操控。習近平若不能從東南亞的教訓中醒悟,中國恐將在全球舞台上繼續付出更大的代價。而「東升西降」,終將成為歷史的一抹幻影,以及所謂改革開放成果一筆勾銷的笑談,將會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上成為一道饒有趣味的課題。
(本文轉載自議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議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