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对孙中山做了什么评价?令舆论一片哗然。(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说起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最特殊的皇帝,溥仪一定榜上有名。这位末代皇帝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从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到沦为日本人的傀儡,再到中共治下平民,溥仪的经历可谓是独一无二;不过,溥仪退位后,曾对孙中山做出了惊人评价,引发舆论哗然,更让人好奇至今。
当年袁世凯逼溥仪退位时,溥仪几乎没有反抗,就把爱新觉罗的江山拱手让人,换取自以为安稳的下半生。
根据退位诏书,溥仪退位后还能住在紫禁城,过着皇帝般的生活,生活费由民国政府提供,袁世凯每年还来拜年,表示重视。
在皇宫里的溥仪,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毕竟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退位后依然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就连溥仪去故宫买门票,都被写成茶余饭后的笑话。
不过,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溥仪如何评价孙中山。溥仪一直没有公开说过这件事,直到1946年8月16日,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溥仪以日军侵略东北的见证者身份出庭。
当溥仪在东京出庭时,他先做了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现场挤满了人,大家都想看看这位末代皇帝。自我介绍完后,溥仪说出了惊人之语:“在我成为皇帝三年后,也就是1911年,我们国家发生了革命,一个名叫孙中山的伟大革命者,领导人民推翻腐败的清王朝,这是一场进步的革命。”
溥仪的这番话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各种说法都有。有人认为,溥仪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他担心受到法庭的惩罚,所以不敢说真话;也有人认为,溥仪是在说场面话,以博取法庭的同情;还有人认为,溥仪退位多年,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才会对孙中山做出如此高的评价;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至今没有人能知道。
溥仪与鹿钟麟(左)、熊秉坤(右,当年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合影。(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一笑泯恩仇,溥仪与“灭清仇人”合照
1961年,在庆祝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的大会期间,在会中满清的末代皇帝溥仪和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以及当年把他从紫禁城赶出来的冯玉祥麾下将军鹿钟麟不期而遇。面对这两个多年前清朝的两大“仇人”,溥仪一笑泯恩仇,三人在照片中高兴搭肩,过去的种种有如过往云烟。
溥仪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十位,也是最后一位清朝皇帝,更是普遍承认的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即位三次及退位三次的皇帝(清国各两次,满洲国各一次)。
熊秉坤是武昌起义的领导人物,旨在推翻清朝统治,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而武昌起义的成功发动,使中国各地陆续响应革命党人推翻清朝的诉求。
鹿钟麟是河北望族,受到日俄战争的影响,决定投笔从戎并在1908年加入了冯玉祥所领导的武学研究会,之后便成为了冯玉祥的得力助手,是冯玉祥的“五虎将”之一。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的军队包围紫禁城。鹿钟麟奉代理大总统黄郛之命,带着《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进入紫禁城,强逼溥仪签字,取消皇帝尊号并且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在会议上,溥仪被摄影师多次捕捉到开心的与熊秉坤和鹿钟麟交谈,途中溥仪还幽默地和熊秉坤说:“是你打响了第一枪,才让我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时间冲淡了仇与恨。当初横在他们之间的那些对立理由,是为了理想与抱负?还是为了权利和财富?已经风流云散,不再重要了。
“时间在走,不会为谁而停留”。当初的那些争执吵闹,在这三个人的眼里都变成了一抹微笑,并且在历史中留下了各自的注记。
责任编辑:陈纳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