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方块汉字不能被取代,汉语是博大精深的学问。(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中国的文化是神传文化,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中文书籍也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语言,因此也创造了不同的文字。人类社会从远古时期进化发展到有文化的文明社会,文字也是发展变化的。中国古代文字,最早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其后是刻在钟鼎上的金文,刻在石碑或写在竹简上的篆字等,后来人类发明了锦帛和毛笔,就把字写在丝锦上,在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以后,才有了用纸记载或印刷文字的书籍。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不同,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行同伦”,中华民族才有了统一的汉文字。
汉字的字形是方块字,但是汉字发展到今天这样,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各种书写字体,一般书籍汉字的印刷体,也分有繁体字和简体字,从字形上,有宋体、仿宋体、隶书体、美术字等。所以汉字常常被外国人认为是最难学的文字,确实如此。
汉字不仅字形与拉丁文、英文,以及楔形文字等的字形不同,而且发音也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发音还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还有同音字不同,同一个字发不同音,表示不同意思等许多学问。
今天这篇拙文,介绍一篇用发音同、意思不同的字写的故事。在说这个故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文章的作者。作者就是中国近代著名语言学家、国学导师赵元任先生。他会说33种中国方言。
赵元任,祖籍江苏武进(常州),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天津,他的童年是在老家常州读书,1907年在南京入江南高等学堂预科,1910年8月到美国留学,在康奈尔大学学物理、数学、音乐。1914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15年入哈佛大学专修哲学、音乐。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19年返回康奈尔大学教物理。1920年回中国,在天津大学任教。1921年又回美国,在哈佛大学任哲学和中文讲师。1925年回中国,在清华大学任教。这年他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共同获得清华四大国学导师称号。1938年他又去美国任教,先是在夏威夷大学,后又到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任教。1948年当选为中国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59年在台湾任教。1982年在美国去世,享年90岁。赵元任先生的著作很多,其代表作有《现代吴语研究》、《中国话的文法》、《国语留声片课本》、《教我如何不想他》等,译著有《爱丽丝梦游仙境》等。
不知读者注意没有,在中华字典中,汉语拼音ji这个音节读音下的汉字较多。这个音节中的j是声母,i是韵母。赵元任的这个故事,就是用这个音节下的字写同音文。全文共78个字。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