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曝险报告中,供应链曝险最大的是德国大众汽车(Volkswagen),有28%的供应链在中国。(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看中国2022年8月1日讯】据《金融时报》报导指出,有数千家英国企业正在切断与中(共)国之间的关系,且欧洲学者亦警告欧盟若再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将会面临公平竞争难落实等挑战。外界关注于欧洲经济要戒断“中国成瘾症”将会非常痛苦,可是时代已经变了,必须更早做好准备。
英国保守党党魁之争正热烈打出了“中国牌”,即使再迟钝之企业也会看出风向。金融时报在7月30日的报导称,英国工业总会(CBI)的秘书长丹克(Tony Danker)表示,现在与我谈话的每一个企业,皆在考虑供应链重组的问题,因他们预期我们的政治人物将会无可避免地加速倾向一个与北京脱钩的世界。
2021欧盟与英国都与中方持续扩大贸易额,特别欧盟自中国进口的货品已经占欧盟进口总额的22%;而英国从中国进口之货品,也占了英国进口总额的13%,对中贸易逆差亦更拉大,不平衡且深化之经贸依赖关系于今年几个变数加入刺激之下,欧洲企业终于已经到了觉醒时刻。
7月29日,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ese Studies)的总裁胡谧空(Mikko Huotari)及学者尚恩(Sébastien Jean)联名撰文指出,俄乌两国战争就是一个“警钟”,中国选择了与俄罗斯站在一起,又加上先前立陶宛挺台湾而遭到北京贸易报复,以及欧洲政治人物挺香港被中国抵制入境,这已经在在显示,北京府在价值观及安全战略方面的决定与欧盟是背道而驰的。
胡谧空与尚恩提出警告,目前德国汽车业及化工业涉足中国脚步正在深化中,中方对欧洲的投资亦逐渐回复,尤其于绿能领域上,同时欧盟成员国各自和中国的经济连结差距不小,此条路持续下去,将对欧洲经济及欧盟整合皆不是好事。
这两位学者认为,欧洲对于中国的经济战略将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想要公平竞争将会愈来愈难,主要因为中国经济趋缓,正让北京当局更会干预企业,而成为更加不可靠之贸易对象。
的二、如果想要朝正向经贸合作,也会变得更难。因中国于人权等资讯方面的不透明,侵犯个人资料等行径,将会使欧盟与北京之间的纠纷变多,欧盟国家与企业和中国往来之时,对于个资保护等的成本也会增加。
第三、政治上的紧张会增加,而带来经贸突然中断之风险。这包括了北京政府可能用经济手段来报复各种踩政治红线之事件,以及升高台海的危机、与美国冲突的可能性等。
因此,胡谧空与尚恩主张,目前欧盟聚焦于互惠及公平的对中经贸战略,应该改为以经济安全与经济主权为核心,包括了改善监督与情报的能力,并强化对关键战略产业之立场等等。
总部于丹麦之民主联盟基金会(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undation)的执行长帕列罗-普莱斯纳(Jonas Parello-Plesner)亦于上月28日撰文指出,欧洲企业应该为中国可能入侵台湾所带来之经济制裁做好准备,也就是提早布局降低于中国的曝险。
该基金会5月针对全球52国进行民调,当问及如果中共侵台,是否该切断与中方的经济关系时,其中欧洲国家以英国与丹麦最为支持,而德国、法国支持度排名居中,但匈牙利、希腊与罗马尼亚等3国民众,则倾向仍然要保持经贸往来。
尽管多数欧洲民意支持,可是欧中经贸规模远大于欧俄,所以经济“脱中”之影响自然更大。
荷兰智库Clingendael于4月发表的一份欧洲MSCI上市成分股企业于中国的曝险报告,其中营收曝险排名第1大的是总部于英国的力拓(Rio Tinto),其56.6%营收来是自于中国,第2、3名分别为旗下有卡地亚(Cartier)等名牌之瑞士奢华集团历峰集团(Richemont)与阿迪达斯(Adidas);供应链曝险前2大皆是德国车厂,福斯(Volkswagen)28%的供应链在中国,而BMW也有25%。
由此可见,如果欧洲经济要“戒断中国成瘾症”,将会非常痛苦,就如同丹克告诉金融时报:“不必是天才,也会知道便宜的货品将可能成为过去。”不过,也如前述学者们的看法,正因位中国规模大,更加需要早点做准备。
责任编辑:王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