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短缺,染疫市民唯有躺在医院外露天设置的临时帐篷内。(图片来源:庞大卫/看中国)
【看中国2022年2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怀橘综合报导)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续严峻,19日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公布新增6,063例确诊,初步确诊达7,400例。情况继续恶化,令公立医院超负荷运作,目前平均每位医护人员要照顾数十名,甚至百名患者,有医护情绪崩溃。有评论指,“动态清零”成效成疑;即使全民检测可令病毒彻底“清零”,是否香港永远与外界隔绝,否则病毒总会卷土重来;到时是否再来一次全民检测,“清零”后再开放,周而复始,没完没了?
由于染疫人数远超预期,导致公立医院病房爆满,病床短缺,染疫市民无法得到照顾,不少病人躺在医院外露天设置的临时帐篷内。据报导,有一位90岁长者初步确诊后,躺在医院外三天仍未轮到复检,家属亦被禁在旁陪伴,事件曝光后,医院被轰虐待长者,医院被形容为难民营。
同时短缺的还有前线医护人员。《明报》报导指,D先生是伊利沙伯医院急症室护士,他表示部门夜班只有两名护士照顾近100名病人,上班8小时内没时间喝水如厕,下班后累到没有力说话,但同时见到大批市民在户外吹风淋雨等候,令他和同事连日来身心几近崩溃。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何婉霞表示,大部分在急诊室外的病人是在等候检测结果,但检测流程复杂,最近香港降温、天气寒冷,而室内可以用的地方已尽量用。理解病人在室外等候很难受,但近日急诊室病人涌入量大,期望病人可理解。
患者人士急增,医护染疫更令人手百上加斤。D表示,他工作的急症部门日班原有10多人当值,但接连有护士请病假,现时日班仅剩约5名护士当值,夜班时只有2人当值。加上近日急症室患者多为长者,比一般病人需更多照顾,晚上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检查维生指数、派药、喂饭、换尿片等。
他坦言,照顾100名病人,5个人都做不到,更何况只剩下2个人。不过,令他们最难过的是看到“市民的凄惨”,D曾在下班回家突然痛哭,也有同事在照顾病人期间流泪。由于人手短缺,有高层多次致电问D可否加班,D认为承受不住更多压力而没答应。
D批评政府抗疫不力,令医护及市民一同受苦。医院不够病床,某晚原定接收40人的房间挤满逾80人。D说,曾有快测阳性的母亲泪流满面称不欲回家,担心感染子女,D即使百般不愿亦只能按政府要求,建议无病征的母亲回家等候核酸覆核结果。他形容当时情形好像逼那个妈妈带病毒回家,但又很无奈。他批评“为什么要市民、医护为政府埋单?”
时事评论人杜耀明撰文指,港府的病例检测远远落后于需求,上万密切接触者被迫居家隔离,以千计确诊者在家久候多日仍未被送院,足见香港的医疗系统已不胜负荷。加上无法追踪的病毒传播链多不胜数,大量病毒源头和传染网络均无法查证,此刻“动态清零”根本做不到,更不要说彻底“清零”了。
他认为,疫情并不以执政者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形容目前香港正陷入与病毒共存的状况。他指出,很多国家如新加坡,每天Omicron的确诊人数过万,当地政府都选择与病毒共存,因为数据证明大多年轻患者,和已注射疫苗患者的病症较轻,可自行隔离。但香港政府除了大肆渲病毒传染力高、需“动态清零”外,却不会安定人心。
杜耀明续指,即使港府大搞“动态清零”,也该货真价实,配备充足人手和资源,怎料捉襟见肘?围封强检要市民轮候多小时,隔离和治疗的病床供应严重短缺,社会陷入恐慌,医护前线也陷于苦战。当局迫于形势,抗疫由集中防御和治疗,变成居家抗疫,“动态清零”已名存实亡。
他认为,“动态清零”除了动用大量资源,令社会为此付出高昂代价,其成效也成疑。即使做到全民检测,逐一将确诊者隔离,待病例归零,社会又再重新开放;除非香港在“清零”后永远与外界隔绝,否则病毒总会卷土重来。他质问,到时是否再来一次全民检测,“清零”后再开放,周而复始,没完没了?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