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的密探–何祚庥一生缩影(二)(组图)

作者:守真 瑜正 发表:2021-10-30 17:1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科院
中科院(图片来源:N509FZ/维基百科CC BY-SA 4.0)

接上文:科学界的密探–何祚庥一生缩影(一)

C 空降原子弹和氢弹研发项目中的何祚庥(1956-1964)

1956年,何祚庥这个在中宣部工作了6年的红人,被钱三强调入为研发原子弹而新成立的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这事儿很奇怪,因为学生时代专注于政治运动的何祚庥本就学业不突出,再加上从政6年后专业知识恐怕都忘光了,钱三强为什么把这个中宣部走红的干部调入原子能研究所?

在阅读了许多资料后,笔者推测可能有几个原因:

第一,1956年中共设立了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和国家技术委员会,中宣部科学处的职能逐渐被淡化,同时中共对科学界的改造运动告一段落(何祚庥自称1957年后中共已掌控了思想领域),何祚庥没有了施展其政治特长的空间;

第二,1955年起,中共从打压转向利用科学家研发原子弹、导弹等国防工程。毛泽东在1956年1月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说,“没有他们(知识分子)不成,说‘没有他们也行’是愚蠢的话。现在是超音速、原子能……没有他们不成”。于是何祚庥的任务也要有相应调整;

第三,彼时已经经历过几次运动的钱三强可能希望调入何祚庥来当政治挡箭牌(1951年龚育之被调去负责《科学通报》就是这样的原因[7])。

第四,前文提过“钱三强自己都说:‘小何是我的领导,我的启蒙人。’”。钱三强此时调入恐怕不止是一个学业不精的学生,而是一位负责监督项目的政治领导。

就是这样,依附于政治的何祚庥,在空降原子能项目和氢弹预先研究项目时他的起点就和别人不同。

1)1956年底-1958,何祚庥被调入原子能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同时仍和中宣部科学处保持密切联系。

有一点值得注意,1957-1958年,何祚庥写了三部长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数学分析的系列文章。文章的质量和正确性且不谈,这三部长篇实质是为了呼应工业大跃进前夕毛泽东提出的口号:“以重工业为中心”和“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如第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为什么不断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结论中更是使用斗争式的用语(如“任何否认或怀疑这个规律的人都是错误的”)描述其观点。

2)1958-1960,何祚庥跟随若干科学家(周光召、吕敏、朱洪元、王淦昌等)到苏联杜布纳研究所工作。中苏交恶后,周光召、吕敏、何祚庥一同写信要求调回国内转行做需要的项目(即原子弹项目)。

3)何祚庥自述原子弹、氢弹有好几位关键科学家都是他“推荐”的[8]。问题是何祚庥当时是一个小小的从事外围工作的助理研究员,他有什么资格推荐科学家加入原子弹和氢弹项目?比如《中国科学报:争议何祚庥》中提到,“钱三强教授一听到周光召的出身,也犹豫起来。当晚他和核工业部部长刘杰通了长途电话,一旁的何祚庥极力担保周光召政治表现极好,业务能力极强。刘杰部长终于表态,我们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这里有两个问题:为什么助理研究员何祚庥有资格和钱三强共同致电核工业部部长?为什么何祚庥几句话就把让核工业部长都犹豫的周光召引入原子弹项目?

4)1960年12月,钱三强部署在原子能所进行“氢弹的预先研究”项目。下设两个组,一是氢弹的理论组,由黄祖洽任组长,于敏任副组长;另一是轻核反应实验组,由何泽慧兼任组长。何祚庥同时参加两个组,担任两个组的秘书[9]。氢弹预先研究项目涉及数十位科学工作者,这个仅仅本科毕业又是半路出家的何祚庥为什么能担任两个组的秘书?据百度百科信息,何祚庥在此期间担任轻核组的共产党总支委员[10],这确是更可靠的说法。注:“书记”和“秘书”是一个英文单词“Secretary”。

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中共希望在物理学家内部安插一个内线,谁能是最合适的人选?纵观何祚庥1956年后的作为和这一猜测确是十分吻合。

从2020年的《何祚庥回应:李政道杨振宁获诺奖的相关情况》一文的口气可以看出,何祚庥离开中宣部后也一直以中共代表自居,即使到了2020年,他在科学家们面前说起话来仍有狐假虎威的架势。

关于何祚庥对氢弹项目的贡献,从何祚庥自吹自擂的经历看,他在氢弹预先研究中也仅限于协助于敏构思和查资料而已。那么他的学术贡献到底有多大?

在何祚庥参与“氢弹的预先研究”项目期间(1960年12月~1964年10月),他写了大量的政治稿件。戴禾淑给何祚庥写的传记中提到“1961-1964年,何祚庥又致力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11],说的就是为配合毛泽东“反修防修”的政治运动(意在打击刘少奇),何祚庥在此期间写了大量谈马列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稿件发表于中共党刊《红旗》等杂志。何祚庥没有多少时间去做氢弹研究。

何祚庥
何祚庥借中共党刊《红旗》为祸学术界(图片来源:《连环画:江泽民其人第六卷第三册》/明慧网)

氢弹理论的突破发生在1965年1-12月间。1965年1月,黄祖洽、于敏等原子能研究所“轻核理论组”的三十余位科研人员携带着预先探索研究的所有成果和资料,来到二机部九院(现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与核武器研究的主力汇合。1965年9月之后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于敏带领科研队伍实现了氢弹原理的关键突破——被中共称作“百日会战”。[12]

氢弹预先研究的“轻核理论组”科研团队至少有30多人,在氢弹最关键研发阶段,在“轻核理论组”当了4年秘书或党总支委员的何祚庥完全被排除在30余人的科研团队之外。在此期间,何祚庥先是被调到信阳参加四清运动,又自己力争去了与氢弹不相干的层子模型研究项目。对于氢弹研究,可有可无的何祚庥应该没什么学术贡献 。注: 两弹元勋名单中没有何祚庥的大名。

参考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内的老浙大人
https://core.ac.uk/download/pdf/48312309.pdf
8 中国科学报:争议何祚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273601.shtm
9 中国新闻周刊:于敏有诸葛亮情结曾和别人互指责“狗屁不通”
https://news.sina.com.cn/c/2019-01-23/doc-ihqfskcn9678139.shtml
10 百度百科-何祚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95%E7%A5%9A%E5%BA%A5/1097916
11 戴禾淑给何祚庥写的传记
http:/www.cpsjournals.cn/zgwlxh-upload/CN/column/%E4%BD%95%E7%A5%9A%E5%BA%A5.pdf
12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从理论物理到工程物理——于敏先生的学术生涯与杰出贡献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QzMjU3Ng==&mid=2247491415&idx=1&sn=60d8b4f313f9a1e652e584d18db70cd7&token=1958255350&lang=zh_CN&scene=21#wechat_redirect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