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君王为祈求国土平安,五谷丰登,每年都要举行祭祀社稷大典,因此久而久之,社稷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绘图:志清/看中国)
在古书典籍中常可见到“社稷”又代指国家,如《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及《三国演义·第二回》:“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那么,为什么国家又称为“社稷”呢?
在古代,“社”本指土神,如《孝经·援神契》:“社者,五土之总神。”及《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土为社。”后土就是土神。古人认为稷是百谷之长,所以“稷”本指谷神,如明朝梅膺祚《字汇·禾部》:“稷,谷神。”因此,“社稷”原意是土神和谷神的意思。如《书经·太甲上》:“社稷宗庙,罔不只肃。”
在《白虎通·社稷》记载:“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没有土地、粮食,人民就无法生存,所以土地和庄稼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基石。中国自古便以农立国,可见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历代的君王都很重视对土地神及谷神的祭祀。
所以,古代的君王为祈求国土平安,五谷丰登,每年都要举行祭祀社稷大典,于是久而久之,社稷就成了国家的象征,渐渐被人们用来代称国家了。
责任编辑:夏琴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