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抓药”的起源

发表:2014-05-25 11: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当需要服用汤药调理或治疗时,就要拿着药方到中药店取药。在药店里,可以看到司药人员手里拿着戥子,到身后的药柜中,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去按方取药。如果是位熟练老药工,说是取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分量分毫不差。民间习惯于称这种取药为“抓药”。

提起“抓药”,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据说“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说有好的药材,孙思邈就不畏艰辛地去采摘,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
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各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孙思邈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这样,每采到一种药材,他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而且使用起来也格外方便。

有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听到一阵狗叫,上前一看,原来是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还不断发出“唉呀唉呀”的痛苦呻吟。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鲜血直流。孙思邈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敷上。不一会儿,妇女小腿上的血就止住了,疼痛也减轻许多。她的丈夫赶来,见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谢药王救治之恩。

药王就是这样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到哪里。人们发现他每次诊病完,都从围身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药来,所以只要有人得了病,就希望药王能来“抓药”。

后来,人们开药店,为了使众多药物不易混杂,更便于分类取药,店主也仿照药王的办法,将药柜内做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小抽屉里再隔成三个或四个方格,来贮藏放置各种药材。小抽屉的外边写上中药名称,以便记取,免于混淆。直至今天,病人到中药店买药时,仍习惯于叫“抓药”。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