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看中国配图/网络图片)
清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年),在李鸿章等人的赞助下,第一批留美学童乘坐轮船,浮海而去。八九年后,他们回到中国。李鸿章认识到他们在美国所受教育的价值,将许多人安置在自己手下,有的去了天津的水师学堂和鱼雷学堂,有的进了电报学堂,有的被送到开平煤矿。这些留美学童年纪甚轻,当时尚未成为李鸿章幕府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有三个年龄较大的留学生,则成为李鸿章的得力助手。他们并非来自第一批留美学童,而是单独出国留学的。这三个人是——马建忠、罗丰禄和伍廷芳。
马建忠出身于江苏的一个缙绅家庭,被李鸿章派往法国学习,一度在驻巴黎的中国公使馆任参赞。他回国后不久,李鸿章就在一封信中提到,马建忠正“讲习交涉律例”,学习外交事务。光绪八年(西元1882年),清朝与英国、美国和德国谈判时,马建忠充当了李鸿章的代表。光绪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他陪李鸿章赴马关谈判,次年又陪李鸿章环游世界。
罗丰禄(看中国配图/网络图片)
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罗丰禄以名列前茅的成绩,从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之后成为驻英公使郭嵩焘的随员。他加入李鸿章幕府的确切时间尚不清楚,但在光绪七年(西元1881年)十月,李鸿章评价他说:“罗丰禄学有根柢,当差甚勤。”罗丰禄长期担任李鸿章的机要秘书和翻译。
光绪二十三年(西元1897年),通过李鸿章施加影响,罗丰禄成为中国驻英公使,不仅熟知欧洲的风习礼仪,而且精通英语口语。李鸿章访问欧洲时,他那机智的谈吐和得体的措词,受到欧洲各国显贵的一致赞扬,这多半要归功于罗丰禄,正是罗丰禄将李鸿章在招待会上的致词翻译成英语的。据说,罗丰禄将李鸿章在维多利亚女王留言簿上写的一首中国古诗,用莎士比亚式的语句译成了英文,深获女王的欢心。
李鸿章的第三位“海归派”幕友是伍廷芳。他生于广州,15岁开始学习英文,此前已经在新加坡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同治十二年(西元1873年),他远赴英国学习法律,成为第一个被允许进入英国法律界的中国人。
光绪八年(西元1882年),伍廷芳接受李鸿章的邀请,来到天津加入李鸿章的幕府,做李鸿章的法律顾问和外事代表。在幕府期间,伍廷芳对铁路建设产生兴趣,促成了开平铁路公司的成立并成为其总办。他还随马建忠、罗丰禄一道陪同李鸿章去马关谈判。进入民国,伍廷芳曾任外交总长职务。
(责任编辑:夏裔)
来源:重庆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