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留守资产还是该手持现金?

发表:2013-07-26 03: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07月26日讯】过去半年,黄金、大宗商品、股市等都出现了下滑,只有地产独自挺着。而在货币一方,6月底的资金危机搅得翻天覆地。资产、货币都出现了令人纠结的状况,未来该持币还是持有资产成为一个问题。

过去的两周里,上海证券研究所所长畅会珏在自己的微信群里发现了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谈论抛售资产、持有现金。”让其感到惊讶的是,对于这种观点的一致程度似乎从未有过。

近期,抛售资产、持有货币的观点迅速蔓延。“今后三年有现金流通才能保命”这是最近几日网络上疯传的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7月14日深圳演讲中的“经典语录”。

实际的情况也反映出这种观点正在成为现实。莫尼塔投资的首席经济学家苏畅在统计今年6月份全球大类资产价格走势时发现,除了中国内地房价,几乎所有类别的资产价格均出现了下跌,而这种情况在最近的十年内只有2004年4月份发生过。

仅仅是半年多前,各类资产都还在充裕流动性的推动下集体上涨,当然这其中不包括A股。不过现在,被看成当时普涨理由的经济复苏经过半年多来的实践,已基本被证伪,而中国未来去杠杆的主题以及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之强更是让研究人士和投资界的思维彻底的转向了。

几乎从未唱空过中国内地房价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华远公司的内部会议上直言由于政策不清,其无法预测更长远的房价趋势。虽然任志强并未直接看空内地房价,但这样的表态对于“任大炮”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变化了。

而陶冬在其博客上发表的最新观点则称,货币政策扩张的钟摆已经开始回摆,这种变化对各国经济复苏、市场趋势、资金走向、风险分布的前景,均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货币政策上的一个大拐点。

资产的下跌

“中期悲观的思维深入人心。”畅会珏说,美国退出宽松政策只是时间问题,而国内经济半年前的复苏预期又显然难以成为现实,“这将成为市场的中长期担忧因素。”

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苏畅所跟踪的商品指数、美国债券指数、标普指数等全球各大类资产价格纷纷下跌,其中标普500指数在6月中旬的一周内就下跌了3.6%,而商品中的黄金价格下跌更加明显,跌幅超过了10%。

回到国内

沪深300指数在6月份暴跌了15.6%,A股市场哀鸿遍野。国内金融期货市场及商品期货市场也同样连连下挫,空头势力巨大。

“6月份开始我们就不断在增加现金的持有量,逐渐抛售配置的各类资产。”杭州某大型地产企业下属的投资公司董事长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我们资产配置的策略上选择了持币观望,目前现金的持有比例已经超过了八成,虽然这种选择是基于其母公司在资金方面的考虑,但我们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形势判断也是偏悲观的。”

房产商的感觉或许是最敏锐的。

虽然内地房地产市场不断涌现“地王”,房价也依然坚挺,但看空的氛围却在不断加重,这其中包括了陶冬等研究界人士,也包括了不少投资界人士,如果将任志强也算在内的话,可谓已经接近集体看空了。而在香港,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加重,中介机构普遍预测香港楼市价格有机会下跌两成以上。

上海市宝山区的一位商业地产商也在近日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下半年之内,我手上的10亿市值商业地产都会陆续出售掉。”这位地产商在今年早些时候已经将这些地产以四成抵押率抵押给了银行,换取了四亿多现金,“虽然我还没有找到资金的投向,但现在拿着现金总感觉更安全。”

一边是市场有声音看空地产资产前景,一边又是地产融资这一段时间火爆无比。

而今年6月份的普跌,在苏畅眼里是十分罕见的,最近的十年内也仅仅是2004 年4 月发生过这样的普跌。而普跌之后的2004 年6 月30 日,美联储即宣布了2001 年衰退之后的首次加息。

而现在,全球可能最担心的就是美联储可能在今年9月份对QE进行减码,甚至直接加息。

“退出宽松”下的蛋

“美联储退出QE的结局难有Happy Ending。”陶冬指出,美国好莱坞大片一般都会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则很难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不久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表示过QE3到了临近减码的时候,此语一出,全球债市当天便蒸发了3400亿美元。同时,股市在动荡中下挫,商品和商品货币暴跌,市场的资金风险意识也随之大增。

而中国在6月底出现的一轮“钱荒”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今年5月初以来,中国央行在市场上采取了少有的“断奶”行动,让金融机构感到了罕见的流动性恐慌,这种局面在6月底达到高峰,随之而来的便是股票市场的大跌及金融期货市场的暴跌。

多数市场分析人士都不怀疑,无论是美联储还是中国央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基调就是“去杠杆”,而在畅会珏的眼里,这就意味着曾经围绕在中国各类资产周围的大量“热钱”将逐渐消失,这也意味着被资金烘托出来的资产价格也将开始回归。

今年年初,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最近十年内的大类资产配置趋势进行了一次研究,在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这两大类资产中,房产及艺术品等实物资产的价格涨势要明显大于股票等金融资产,而金融资产类中的固定收益产品则大放异彩。

李迅雷统计发现,中国M2/GDP的数值从1985年开始偏一路高歌猛进,从最初的0.6至现在的1.9,而同一时期,美国的数值则一直维持在0.6附近。这一反映货币超发程度的数值意味着在中国的热钱不断堆积,局面惊人。

在李迅雷看来,这些热钱的创造路径主要是“引进外资、出口创汇、土地资本化及基建投资等”,而面对巨量的热钱,自2003年4月开始发行央行票据算起,大规模对冲操作已持续9年多,对冲率(存款准备金余额+央行票据余额/外汇占款余额)约为75%-80%,依然还有约6.3万亿没有回收。

拐点

问题是,拐点究竟何时出现。

2012年四季度以来,一系列的数据似乎展现出一幅中国经济开始复苏的美好画卷,资本市场也随之出现了一波强劲的反弹。但对于市场而言,如果说所谓的复苏在当时让大家感觉是雾中看花的话,而现在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市场对于复苏也应该已经洞若观火了。直至中央政府表明了对经济走向的掌控性,才让资本市场重新有了确定性。

在国金证券分析师王申看来,2013年年初以来流动性极度充裕的格局,是不可持续的幻象,流动性幻像的背后,实际是全球基本面预期过度乐观的幻像以及市场对国内基本面预期在惯性的增量思维带动下出现的同样过度乐观的幻象。

现实的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增速实际上从今年2月份就已经开始走弱,而货币增速却在持续走高,“资金空转”的特征非常明显,由此也引发了央行的“紧急制动”措施。

“现在市场都相信滞留在外的流动性可能超过百万亿,而实体经济的低迷,显然是管理层难以接受的。”上海某基金公司总经理回忆起令世人瞩目的今年“6月SHI-BOR风云”时说,这显然意味着中国管理层已经不再容忍充裕流动性下经济的低迷,也不会再给银行间提供流动性的天堂。”

而在美国,“伯南克很可能在其任内解决量化宽松的退出。”在陶冬看来,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是明显的,增长的不确定性较小,而在这样的局面下,“历来在意名誉的伯南克应该会在自己任内启动QE的退市,对历史也算有一个交代。”

因此,陶冬认为,全球货币政策扩张的钟摆已经开始回摆,这种变化对各国经济复苏、市场趋势、资金走向、风险分布的前景,均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是货币政策上的一个大拐点。

来源:财经观察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