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政治改革
与上一封信不同,此次,汪兆钧致信给现在的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和刚刚自17大退下的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和前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没有包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汪认为,他的上一封信,“确实说出了相当多的老百姓心中要说的话!”并说,他的公开信中心表达的意思是:中国必须改革,特别是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倡议颜色革命
为实现政改,汪兆钧认为,不能举行示威游行。“因为游行、示威, 在当前的中国显然不是达到政治目的的有效方式。如果再伴随着与警察的对抗, 烧警车等,那简直是在自戕民主力量,并给社会带来灾难和伤痕! 我鼓励他们的是用和缓理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恰恰应当体现的是: 这是多数人的诉求! 是多数人的愿望和意志! 那么应当用颜色来加以表达和体现! 。”
汪兆钧解释称,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社会的下层要向上层表达的是: “你要活得好,必须也得让我活得好,否则我们大家都很难活得好!” 而社会的上层能够接受,并能理解的是: “我要活得好,也必须让他们活得好,那我才能活得更好!”“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达到目的,实际的目的!特别是对社会的不公平,要从另一部分人的手里将财富和权力进行再分配, 就更需要理性,而不能只因为情绪发泄造成社会性的冲击力,使行为与要达到的目的背道而驰!”
赋予人民权力
汪兆钧分析说,我们中国社会当前众多矛盾的结症是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欠缺。人民没有权力,都是共产党一党说了算,它的决策错误,就必须全民买单;它的利益偏向一方,往往是偏向自己,就造成了全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及法律的缺失和法制的破坏。
我们社会的大厦偏了,现在需要修正,使它站稳,站稳就需要给人民权力,需要民主。这是中国改革的中心、核心!
寄望相互沟通
因此,汪兆钧呼吁:“大厦的主人和无权的人民,相互沟通吧,相互了解理解吧,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吧!共同把这座大厦因为有人民的参与而扎根在神州大地上!—— 显然这是最现实,成本最低,代价最小的改革之方,前进之路!”
推进民主化
最后,汪兆钧对中共提出了5点建议。
第一条建议,汪兆钧希望胡锦涛作为国家元首,应当超越党派,代表国家的最高利益!作为人民的普通老百姓与中共党员的位置应当是一样的,并希望胡锦涛思考各民间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位置应如何摆的问题。
第二条建议,汪兆钧写给已退出了中共政治局的曾庆红,希望他能“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建设做出贡献”,以消除其以前“因为党纪的约束和中国的国情,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很多中共高干对您(曾庆红)都不了解。”
第三条建议中,汪兆钧希望胡锦涛在今后的五年里,将中共改造成能适应变化的形势,在民主化的中国是一股适应的政治力量。
第四条建议,汪兆钧提出,2008年的“两会”,特别是人大代表的选举就应当开始部分推进民主化。如农村在镇或县一级,城市在区一级,对各级政府和负责选举的机构,进行民主和公平、公正的教育。人大代表面对选民,由选民的选票与他们对话。今天的一小步,就是明天的一大步!
停止镇压法轮功
最后,第五条建议,汪兆钧写给前中共总书记、国家主 席江泽民,提出江“引领中国10多年,成绩是不小的,然而错误也是不少的。其中之一就是对法轮功的镇压。” 汪兆钧自荐做一名跑腿的小卒。“如果您对我汪兆钧有一个基本的相信,那么您只要作一个公开的表态,我将不辱使命,为了数千万法轮功学员早日回归社 会,为了全中国人民期盼和谐改革美好的明天,我将以此去感动大师和他的众弟子,以求得他们对您的宽恕,在您认罪和道歉的基础上,对您不予刑事追究……我没有十分的把握,但我将鞠躬尽瘁。”
外界:中共做不到
海外政论人士曾节明说,汪先生的态度是一厢情愿,没有压力,中共会主动悔改?《中国事务》主编伍凡认为,这封信实际上是为江泽民说了一些好话,替江泽民向法轮功说情。他的这封倡议书,主要是为了政治改革,那么他提出了三个前提:第一要政治改革,第二,保留共产党,第三如果江认罪,可以不受制裁。 有了这三个前提,一定要进行政治改革。他这么写是政治上的策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他也可能受到压力。这封信就给他一个缓冲,他可以和共产党讲,我不是为了推翻这个政府,是为了政治改革。那么改革呢,两边都要作出让步。他提出的让步的条件就是共产党还继续存在。伍凡认为,这是汪先生的政治策略,但是达不到。共产党很清楚,如果如同汪所说的,从县一级,省一级进行选举的话,那么他们基层的权力就丢掉了,那么共产党不就没有基础了么,无本之源,他们就没有根了,上面就也会倒掉。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