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常见习俗(图)

作者:文/ 子羽 发表:2006-05-23 23: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包粽子(摄影/ 雅淇)

端午节的习俗,如同其来由和传说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以竹筒盛装糯米饭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后来又担心被鱼吃掉,便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端午节吃粽子原本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在世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有吃粽子的习俗。

(二)赛龙舟

据记载,赛龙舟始于西周时期。相传古人将船当作送走灾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划得愈快愈好,于是便衍生出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到了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当地百姓试图寻回屈原的尸体,但却失败,于是纷纷划船江中,以桨击水,敲打锣鼓,驱赶江中鱼虾,免得屈原的尸体给鱼虾食掉。赛龙舟便成了纪念屈原的一种民俗活动。

到了唐代以后,朝廷下令纪念屈原,赛龙舟活动在民间更为普遍地发展起来,千年以来常盛不衷。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演变成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固定举行龙舟竞赛,近年来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它有别于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

(三)悬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大鬼便把它捉到吃了,明皇喝问,大鬼说:“我叫钟馗,是终南山的进士,因面帽丑陋,应考不第,便自尽了。现在我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四)悬挂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榕枝、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艾草在我国古代一直是药用植物,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菖蒲为天中五瑞之首,叶片呈剑型,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用以插在门口可斩千邪。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

而榕枝在民间的意义是可使身体矫健,如诗句中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颠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五)饮雄黄酒

此种习俗,在中国长江流域地区很盛行。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加上《白蛇传》的故事,白蛇精由于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仿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六)佩带香包

端午节小孩佩挂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点缀之效。香包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七)其他

其他习俗尚有台湾的“打午时水”的风俗,亦即汲取端午节中午的井水,据说有治病的疗效。此外,若能在正午时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来年会有好运气。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