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不许《公益时报》揭政府之“丑”的背后

发表:2006-02-11 22: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之大,每天发生的新闻,公众关心的多是坏消息,而非歌功颂德的所谓“好消息”。最近一周来,国务院下属民政部主管的《公益时报》,经常坚持舆论监督发坏消息,经常“捅”政府的“篓子”,报社高层为此经常写“检讨”,主编被降职,似乎这一经过正中了中宣部的意:“谁让你揭政府的丑?”

2月11日,被解职后的原《公益时报》主编陈杰人发表文章《无聊的游戏,卑劣的伎俩》,就他本人刚刚被解职并遭该报总编辑刘佑平恶意中伤事件,让真相告之天下。

《公益时报》舆论监督被打压,主编被解职,恰恰证明今日中国仍然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至于百姓何时才能自由点灯,估计只有“天晓得”。

报纸揭“中国政府网”之丑被打“屁股”

最近一年多才获得一些业内声誉的《公益时报》,原本是靠刊登"彩票"信息生存的行业报纸(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权威信息披露指定媒体),由于要市场化"自己养活自己",所以就要做新闻,把本姓"彩"的报纸兼顾姓了"公"。

可是,报纸一姓"公",中宣部就不高兴了,麻烦也就随之而来了,报社高层免不了经常写"检讨"、被"处分"。

2006 年1月10日,《公益时报》报道了陕西腐败分子是如何"将5906万救灾款变成50万的",报社领导写"检讨"。该报道称:"2003年陕西陕西华阴遭遇空前洪灾,中央拿出5906万元救灾资金帮助重建家园,但省里留了4718万元,市里截留1018万,落实到灾民手中的却只有到50万元,不到1%。"知情人说,渭河的一场大水,让数千户当地农民流离失所,却给当地华阴市政府带来了发财"机会",气派的市委大楼也随即拔地而起。

看看政府的豪华大楼和贪官的豪宅,不难发现中国确实在进入小康社会,可这样的小康社会却越来越难和谐了,比如中国的扶贫资金只有35.3%能覆盖到真正需要"雪中送炭"的贫困户,有20.2%花在了无需扶助的中等户身上,更有44.5%以"锦上添花"的形式充实给了富裕户,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太优越了,令资本主义国家都自叹不如。

2月7日,《公益时报》不经意间又惹了一个大麻烦。该报刊登文章指责"中国政府网英文版被指错误百出",报道称,浙江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最近撰文列举了政府网英文表达问题,中国式英语占问题的三成,比如2006年元旦零时正式开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网址为www.gov.cn),是全球人气指数第二的国家级政府网站,然而该网站的英文版却被纠出上百处错误。这一指责,无意间犯了一个"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政治错误,被国内外媒体所关注,尤其是海外媒体纷纷转载。

对于诸多错误,以反映中南海声音而得意的中国政府网站出来表态,其英文版一位编辑这样无奈"解释":"在这个板块里,我们都是直接采用新华社出版的年鉴里的文章。鉴于版权问题,我们不便做太多的改动。"他们把惹麻烦的"丑闻"推给了新华社,而不是反映给中国政府的第一把手温家宝,难道是担心温家宝"打屁股"吗?岂不知不但新华社的"屁股"该打,"中国政府?的"屁股"更该打。

可事实上,不但新华社的"屁股"打不得,"中国政府网"的"屁股"也打不得,挨打的只有发现"错误" 的《公益时报》。该报总编助理兼周二版主编陈杰人被降职为编辑。据有关媒体报道原因是"发了一篇不合适宜的报道",批评中国政府网站英文翻译错误连篇而在前天遭撤职。不过,《公益时报》总编辑刘佑平却"坚称",陈杰人是因为负责的周刊"每次都迟下版"、"编务管理不佳"而遭降职为编辑,与所刊登的报道无关。陈杰人降职的消息在大陆报纸上没见报道,但香港有"一国两制"的优势做了报道,据《南华早报》报道,国务院认定这篇文章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因而要民政部向《公益时报》施加压力,把陈杰人降职。民政部发言人则说,"人事调动纯属报社内部事务"。

陈杰人披露自己被“泼脏水”的真相

2 月11日,陈杰人公开披露,《公益时报》批评“中国政府网”,他作为主要责任人在这次报社“批斗会”上被“批斗”,该报社高层特指出,有关批评政府网英文翻译错误的报道,已经被上级勒令从报社网上撤下,国务院办公厅还因此致电《公益时报》主管部门--民政部,称该报道“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

国务院都生气了,似乎问题闹大了。此前的2月8日中午,报社为讨民政部领导的“欢心”,遂采取一种“预防性措施”,宣布免去陈杰人主编职务,以“应对上头可能的追查”。陈本人还表示愿意主动替人担责以避免报纸被停刊和记者受处分的命运。但让他想不到的是,作为这家报纸的总编辑,刘佑平在接受“德国之声”等国际媒体记者的采访时,竟然将这次“政治事件”轻描淡写为私人事件,刘在接受采访时对他进行人身攻击,称免职是因为陈杰人“不胜任本职工作”,“每天都不去上班”,“在外发表文章”,“擅自安排老婆在报社工作”,早在年前就决定要对我解职了,等等。陈杰人表示,这位刘总编辑,人前一套,人后又是一套,“鉴于刘佑平的卑劣手段和罔顾事实的说法,我决定收回‘不就事件公开发表谈话’的承诺,将事件的真相和来龙去脉公诸众”。

陈杰人是该报“短命主编史”,陈杰人之前的主编正是刘佑平,总编为彭建梅,彭现已升任主管经营的常务副社长,两人均为前任职的《购物导报》的同事。

陈杰人自2005年8月入主《公益时报》,到2006年2月8日报社“自宫”免去他的主编职务,仅有5个半月。据悉,这5个半月的历史,使《公益时报》成为真正为公益而存在,成为一张“敢说真话的报纸”。其提出的办报口号是:大到宪法,小到井盖,都是公益。但正是为了公益的原因,该报一系列稿子和所惹的“麻烦”,让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感到巨大的担忧,曾任共青团中央常委的李部长批示称这张报纸“三番五次出现问题”,慌了手脚,甚至对该报报道一些村委会选举中的问题进行干涉,甚至在未经任何调查的情况下,直接批示认定“公益时报有问题”,并严厉批评。

据报道,这次“事件”已不是《公益时报》第一次因敏感报道而惹出麻烦。2006年1月4日,该报刊登了一篇有关表扬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文章"胡锦涛三次批示救助困难群众始末",从而闯祸上身,因为按中宣部"内部见不得人"的规定,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新闻报道只能由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其他媒体人员即使亲耳听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也不能擅自做主,不得"越雷池半步"。违规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该"违规"报道,其实是"拍马屁"报道,却不料拍到了"马蹄子"上面了,得不偿失。该报道摘要如下:在2005年12月31日结束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民政部长李学举提到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帮助时,深情地仔细回忆了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三次指示关心困难群众生活的经历,并以此勉励广大民政干部要"切实把困难群众的冷暖和生活挂在心头"。曾经在团中央工作、当过胡锦涛部下的李学举说:"锦涛同志对困难群众的生活一直非常关心,2005年,他在那么忙的情况下,三次就此作出指示,其中一次批示,两次口头指示。"

可事实上,这个李学举部长是一个“叶公好龙”的部长,又是“掩耳盗铃”的部长,其“任由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不良行径,恰恰说明《公益时报》只有走“反公益之路”,才能使总书记放心,才能使所谓的“和谐社会”更“稳定”,更“长久”。


《观察》(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观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