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顯示,2025年9月28日,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烏克蘭在大規模無人機和飛彈襲擊中,一枚烏克蘭防空飛彈向基輔上空的一枚俄羅斯飛彈發射。烏克蘭當局於2025年9月28日表示,俄羅斯夜間對基輔的砲擊造成至少四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12歲女童。(圖片來源:SERGEI SUPINSKY/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俄烏戰爭自2022年爆發以來,烈度與形態不斷演變。今(28)日,俄羅斯對烏克蘭首都基輔發動了戰爭三年半以來最大規模的空襲,而烏克蘭則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打擊俄羅斯腹地的經濟基礎設施作為回應。這一系列「以暴制暴」的行動,不僅標誌著雙方戰術思維的轉變,更將衝突的不可控風險推向了新的高點,引發國際社會的極大憂慮。
俄羅斯空前的空襲:基輔的黎明與血淚
當地時間2025年9月28日凌晨,基輔市民在刺耳的空襲警報聲中迎來了戰爭爆發後最為黑暗的時刻之一。根據烏克蘭官方與獨立監測機構的報告,俄羅斯軍方動用了「數以百計」的飛彈與自殺式無人機,對首都基輔及其周邊地區發動了一場持續整夜的、規模空前的飽和式攻擊。這場被形容為「三年半以來最大規模」的空襲,其目標顯然已不僅僅是軍事設施。
根據基輔軍事管理機構負責人特卡欽科(Timur Tkachenko)證實,截至目前,僅首都地區的襲擊就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其中包含一名年僅12歲的女童,另有數十人受傷。隨著搜救工作的深入,傷亡人數恐怕還會進一步攀升。
基輔市長克里契科(Vitali Klitschko)將此次襲擊形容為「大規模」攻擊,並敦促所有市民停留在地鐵站等防空避難設施中。從現場傳回的畫面顯示,多棟住宅大樓被摧毀,民用基礎設施嚴重受損,再次印證了烏克蘭總統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的指控:「住宅與基礎設施再度成為攻擊目標,再次展現這是針對平民的戰爭。」
Russia launched another massive air attack on Ukrainian cities while people were sleeping.
— Andrii Sybiha 🇺🇦 (@andrii_sybiha) September 28, 2025
Again, hundreds of drones and missiles, destroy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causing civilian casualties.
We must maximise the cost of further escalation for Russia.
Putin must know… pic.twitter.com/PteTPyV6pn
此次空襲的戰略意圖極為明顯:
- 製造恐慌與施加壓力:透過對首都等人口密集區的無差別轟炸,俄羅斯意圖摧毀烏克蘭民眾的抵抗意志,並對烏克蘭領導層施加巨大的政治與心理壓力。
- 測試與消耗烏克蘭防空系統:就在不久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剛宣布收到了由以色列轉交的美製「愛國者」(Patriot)防空系統。俄羅斯此次發動飽和攻擊,很可能是在對烏克蘭新舊防空系統的攔截能力進行一次極限「壓力測試」,企圖找出其防禦漏洞,並大量消耗其寶貴的防空飛彈庫存。
- 對北約的政治警告:此次大規模攻擊前,俄羅斯曾因其軍機被指控侵入北約國家領空而向北約發出警告,反對其採取更強硬的措施。這次對基輔的猛烈轟炸,也可被視為莫斯科展示其決心與軍事實力的一種方式,意在威懾西方國家,阻止其進一步介入。
烏克蘭外交部長西比哈(Andrii Sybiha)在社群平台上疾呼,國際社會必須讓俄羅斯為任何進一步的局勢升級「付出最高昂的代價」。這場血腥的空襲,無疑將烏克蘭尋求更多、更先進西方軍事援助的需求推向了頂峰。
烏克蘭的反制縱深:打擊俄羅斯經濟命脈
面對俄羅斯毀滅性的空襲,烏克蘭並未選擇被動承受。幾乎在同一時間,烏克蘭安全局(SBU)策劃並執行了一次極具戰略意義的長程打擊行動,展現了其戰術思維的重大轉變。
根據烏克蘭安全官員向路透社透露的消息,烏軍在9月27日出動了遠程無人機,成功襲擊了位於俄羅斯腹地楚瓦士共和國(Chuvashia)的一座油泵設施。這次攻擊引發了現場火災,並迫使該設施暫停運作。楚瓦士共和國距離烏克蘭邊境數百公里,這次成功的襲擊凸顯了烏克蘭無人機技術的進步以及其情報搜集和長程打擊能力的顯著提升。
更重要的是這次打擊的目標選擇。烏克蘭安全局官員直言不諱地指出:「烏克蘭安全局(SBU)持續制裁俄國石油業,該產業為發動侵略的莫斯科帶來超額利潤,正用於資助針對烏克蘭的戰爭。」這段聲明揭示了烏克蘭的新戰略:
- 非對稱經濟戰:烏克蘭深知在常規軍力上難以與俄羅斯匹敵,因此轉向打擊俄羅斯的經濟「軟肋」。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是俄羅斯戰爭機器的主要資金來源。透過系統性地攻擊煉油廠、油庫、油泵站等關鍵能源基礎設施,烏克蘭試圖削弱俄羅斯的戰爭潛力,增加其發動戰爭的經濟成本。
- 從被動防禦到主動出擊:戰爭初期,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主要集中在國土防禦和收復失地。如今,將戰火直接引向俄羅斯本土的經濟目標,標誌著烏克蘭的戰略思維正從被動防禦,轉向更具主動性的非對稱作戰。這不僅能在實質上對俄國造成損失,更能對俄羅斯國內民眾產生心理衝擊,打破克里姆林宮所宣傳的「戰爭只在別處」的假象。
- 以戰迫和的籌碼:每一次對俄羅斯本土的成功打擊,都是烏克蘭在未來潛在談判中增加的籌碼。這向莫斯科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只要戰爭繼續,俄羅斯本土也將永無寧日。
國際連鎖反應與升級的惡性循環
俄烏雙方的相互升級行動,正引發一系列危險的連鎖反應。俄羅斯對基輔的空襲,直接導致鄰國波蘭緊急派遣軍機升空,以確保自身領空安全。這一舉動雖然是防禦性的,卻凸顯了戰爭外溢的風險真實存在。任何在北約與俄羅斯邊境地區的誤判或意外,都可能觸發《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的集體防禦條款,將整個歐洲拖入戰火。
當前的局勢形成了一個危險的惡性循環:
- 俄羅斯發動大規模空襲,意圖恐嚇烏克蘭並摧毀其基礎設施。
- 烏克蘭為求自保並反擊,一方面向西方緊急求援更先進的防空系統,另一方面則利用自身優勢(如無人機技術)打擊俄羅斯本土的經濟和戰略目標。
- 烏克蘭的反擊行動,反過來又被俄羅斯視為「恐怖主義襲擊」,成為其發動下一輪更猛烈報復的藉口。
在這個循環中,雙方的行動都變得愈發激進,和平談判的空間被急劇壓縮。平民的傷亡不斷擴大,人道主義危機持續加深。烏克蘭官員呼籲加強對俄經濟制裁,而俄羅斯則以核威懾和對北約的強硬言論作為回應。
前景未卜、迫在眉睫的危機
綜合來看,2025年9月底的局勢表明,俄烏戰爭正從一場消耗性的陣地戰,演變為一場涵蓋全境、深入敵後、結合高科技與傳統暴力的立體化混合戰爭。俄羅斯試圖用絕對的火力優勢壓垮烏克蘭,而烏克蘭則以靈活的非對稱戰略,試圖讓俄羅斯為其侵略行為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
這場螺旋式的升級競賽沒有贏家。它只會帶來更多的死亡、破壞和不穩定。基輔上空的濃煙與楚瓦士共和國油泵的烈火,共同勾勒出一個令人不安的未來圖景。國際社會正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如何在支持烏克蘭抵禦侵略的同時,有效管控衝突的升級風險,避免一場更大範圍的災難。否則,這場戰爭的影響將遠遠超出烏克蘭的邊界,成為整個世代難以癒合的傷痕。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