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峽谷國家公園 (攝影:辛迪/看中國)
在浩瀚的科學殿堂中,地質學與生物學共同描繪了地球與生命的史詩。然而,在這部宏偉的編年史中,一些令人費解的章節引發持續爭議,挑戰著主流科學的基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美國大峽谷那段「大不整合面」(The Great Unconformity),一個失落了十多億年歷史的巨大空白。要理解這一謎團的深遠意義,我們必須首先回顧塑造了現代科學思想的兩大核心理論:地質均變論與生物進化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變論與進化論的相互印證
在19世紀之前,科學界對地球和生命的理解主要由神創論和災變論主導。人們普遍相信,地球和其上的生物是在短時間內由超自然力量創造的,而地球表面的巨大地貌,如山脈和峽谷,則是由諾亞方舟般的大洪水等災難性事件所塑造。
然而,在18世紀末,蘇格蘭地質學家詹姆斯‧赫頓(James Hutton)開啟了一場靜默的革命。他通過對蘇格蘭各地岩石的細緻觀察,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概念:地球的形成是緩慢、漸進、周而復始的過程,其力量源於今天我們依然能觀察到的風化、侵蝕和沉積作用。赫頓的著作《地球理論》提出了「沒有開端,也沒有結局的痕跡」的著名論斷,首次將地球的歷史推向了超越當時人類想像的漫長尺度。
赫頓的思想在當時並未得到廣泛傳播,直到19世紀初,他的同胞查爾斯‧萊爾(Charles Lyell)在其巨著《地質學原理》中,系統闡述和推廣了這一思想,並將其命名為「均變論」(Uniformitarianism)。萊爾強調,地球歷史上的所有變化,都可以用今天正在發生的過程來解釋,這為地質學奠定了堅實的方法論基礎,並使其成為一門嚴謹的現代科學。
正是在萊爾的時代,一位年輕的博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登上了「小獵犬號」進行環球航行。隨身攜帶的,正是萊爾的《地質學原理》。萊爾的思想為達爾文提供了兩個至關重要的工具,幫助他構想了影響深遠的生物進化論:
1、無限的時間:均變論打破了當時宗教界普遍接受的「地球只有數千年歷史」的觀念。它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時間舞臺,讓達爾文能夠設想,物種的微小變異能夠經過數百萬、乃至數億年的積累,最終演化出完全不同的新物種。
2、漸進的過程:萊爾強調,巨大的地貌是由微小的、日積月累的過程形成的。這個思想類比讓達爾文相信,生物的巨大差異也可能源於微小的、代代相傳的變異積累,通過自然選擇這一漸進機制,最終形成複雜而多樣的生命。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