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要降准 前央行行長罕見承認經濟面臨威脅(圖)

發表:2024-09-06 21: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央行表示,存款準備金利率還有一定下降空間。
中國央行表示,存款準備金利率還有一定下降空間。(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9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前中國央行行長易綱9月6日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罕見承認經濟面臨威脅,認為當前應該專注於應對通貨緊縮的壓力。未來官方或再降准及降息,中國央行表示,存款準備金利率還有一定下降空間。

前中國央行行長易綱稱需專注於應對通貨緊縮

9月6日,前中國央行行長、目前擔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易綱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我認為,當前他們(領導層)應該把重點放在抵擋通貨緊縮的壓力上。如果你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它是正值,但你還需要看人們的收入和稅收收入。」

「關鍵是如何改善內需,如何應對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易綱補充道。他並指出,對中國民眾而言,最重要的是就業前景和收入預期。

中國經濟自第二季度以來其增長勢頭有所減弱。7月份中國16至24歲的青年(不包括學生)失業率從6月份的13.2%上升至17.1%,創年內新高。中國1-7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平均僅上漲0.2%,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近兩年來一直處於通貨緊縮狀態。

易綱表示:「總體來說,我們面臨內需疲軟的問題,特別是消費和投資方面,因此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

易綱表示,「當務的重點是讓GDP平減指數轉正。即使我們意識到這有難度,也應該盡最大努力。」 他指出,中國廣義價格衡量指標已經連續幾個季度為負值。

投資銀行瑞銀(UBS)上週將中國2024年GDP平減指數的預測從「0」下調至 「-0.4」,並指出「由於房地產市場進一步下滑,導致上游產品價格下跌、消費需求減弱、以及整體價格競爭加劇。」

中國央行發聲 降准還有空間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會上表示,央行買賣國債主要定位於基礎貨幣投放和流動性管理,既可買入也可賣出,並通過與其他工具靈活搭配。

對於外界關心的降准降息可能性,鄒瀾表示,目前金融機構的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大約7%,還有一定下降空間。央行將根據經濟的恢復情況、目標的實現情況和宏觀經濟運行面臨的具體問題,把握貨幣政策調控的力度和節奏。

同時鄒瀾表示,受銀行存款向資管產品分流的速度、銀行淨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響,存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面臨一定的約束。

中國流動性黑洞發威

降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簡單來說,存款準備金是指銀行要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給央行來保管,而存款準備金佔銀行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降准之後,銀行等金融機構有更多資金可以運用。

中國央行2月5日正式降准0.5個百分點,釋放約1萬億元中長期流動性,與2023年兩次降准幅度0.25個百分點、單次釋放長期資金5000億元左右相比,此次中國央行降准力度加倍,凸顯北京當局對經濟的強刺激措施。

此次降准大約釋放1萬億元的貨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考慮貨幣乘數(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關係)的因素,理論上最終產生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將達到8萬億元。

中共政治局4月底還誓言要「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存款準備金率決定了銀行必須儲備的現金數額。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8.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同期少3.45萬億元。

按照中國央行定義,社會融資規模(即社融)是指一定時期實體經濟從金融體係獲得的資金總額。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是考察經濟領域信貸和流動性的一個廣泛指標。

截至7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3.31萬億元,年增6.3%。狹義貨幣(M1)餘額63.23萬億元,年減6.6%。專業人士表示,代表當前經濟擴張活力的M1下降,同時流入實體經濟的資金減少,意味著企業已經躺平。

對於高速增長的M2,中國知名官方經濟學家樊綱提出了流動性黑洞的說法,意思是無論投入多少錢,都不能對經濟復甦產生明顯的作用。

去年年初,北京當局放鬆疫情管控政策後,中國經濟出現短暫的復甦之後很快呈現出疲態,官方公布的許多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出現了四十年來罕見的全面疲軟的狀態。實際上,中國失業率持續上漲、海外訂單不斷減少、企業大批倒閉、房地產等主要行業持續低迷,社會消費疲軟,通縮跡象越來越多。曾經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所謂三大引擎--投資、出口和消費全部熄火。

而且,長期以來,許多觀點都認為M2成長和通脹呈現正相關,但中國M2持續增長,現實中感覺不到通脹,反而有通縮現象。經濟界認為,經濟增長和通脹本質上是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及其流轉速度(即貨幣轉手次數)。而它們眼下的運行軌跡,正在指向經濟衰退。北京當局需要提出更多支持政策,才有可能帶動經濟走出通縮。

通貨緊縮(通縮,deflation),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減少,但也指整體物價水平持續下跌的經濟現象,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概念。通貨緊縮時,會使無急迫需求與耐用品的消費延後,造成消費支出收縮,影響商家與企業的營收,並反過來造成消費力持續下降,形成惡性循環、經濟衰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