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内高官必讀 落空的“胡溫新政”終成夢中人(圖)

作者:陳靜 發表:2025-07-04 19: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溫家寶
溫家寶。 (图片来源: 合成图 今涛拍暗)

按:趙紫陽在軟禁中曾說:“我真正明白了,問題不在於哪個人主政,而在於這個制度本身。”而這個制度就是共產制度,它是最邪惡的。百年紅潮一路殺,不僅是對外也包括對內的自己的人的清洗,從這一點來說:共產製度就是魔鬼的化身,其本質是嗜血的。

趙紫陽的那句反思,是對後人發出的沉痛警告:不要再相信改良可以拯救一個根本惡的體制;因為魔鬼不可能改造,只能終結。請記住中共沒有資格給誰平反,只能是解體和清算!

溫家寶的悖論 技術官僚的“改革”邊界

溫家寶,這位被稱為“平民總理”的中共高層人物,曾一度讓民眾寄託希望:他親民、會流淚、會引用魯迅、敢在記者會上談“民主、自由、公正”。但他也是一位在任十年卻未曾實現政治改革、未曾改變權力格局的總理。

溫家寶的悖論,在於他始終在中共體制內試圖“做一個好人”,卻也深知體制不允許一個真正“改變遊戲規則”的改革者存在。溫的困境,不是個人的軟弱,而是中共政治結構的封閉性與高壓性將所有改革衝動逐一化解。

胡趙遺緒下的“平民形象”

溫家寶的政治軌跡始於地質部門,卻因1980年代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並負責胡耀邦、趙紫陽的日常工作而受到關注。1989年春夏之交,他曾陪同趙紫陽進入天安門廣場,勸說學生退場。趙失勢後,溫仍被保留職位,被視為“體制內能講良知”的技術官僚。

2003年,溫家寶出任國務院總理。在外界看來,他延續了胡耀邦、趙紫陽那種“有溫度”的風格。他下礦井、探病人、災難現場哭泣,塑造出“人民總理”的親民形象。

特別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溫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痛哭失聲,電視畫面讓無數人動容。《紐約時報》當時評論稱:“這是中共罕見出現的人性瞬間。”

然而,這種“人性”最終未能轉化為制度設計與政治改革,而成為被宣傳系統消費的一種“姿態”。

對六四的緘默與“胡溫新政”的落空

儘管溫家寶有趙紫陽時期的從政背景,外界曾一度寄望他能在六四問題上有所鬆動。尤其是2007年、2010年,他在記者會曾多次引用胡適、林則徐、魯迅等人的名言,強調“民主、法治、公平正義”,令自由派人士心懷期盼。

但每當被問及六四、政治改革等問題時,溫家寶的回答要麼回避,要麼模糊。2012年,他在卸任前最後一次兩會記者會上說:“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也會得而復失。”這是他罕見地正面談“政改”,但仍未提出具體路徑。

不少學者指出,溫家寶其實在體制內曾試圖推動一些微調改革,包括村級自治、資訊公開試點、改善上訪制度等,但幾乎都被更高層或其他系統掣肘而不了了之。

2010年,溫在深圳改革開放紀念大會上強調要“推進政治改革”,此言一出,引發保守派不滿,甚至引發中共內部對其“失控”的擔憂。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溫的改革意圖真實,但他權力有限,在黨內缺乏支持,其倡議常常止於講話稿。”

家族財富與“平民總理”的幻象破滅

2012年《紐約時報》刊出震撼性調查報告,稱溫家寶家族在其任內積累了高達27億美元的隱形財富,涉及其妻張蓓莉與兒子溫雲松等人。溫本人未作公開回應,但中共當局迅速封殺相關報導,強調“外國敵對勢力攻擊我黨領導”。

此事不僅令溫的“清廉形象”蒙上陰影,也反映出體制對改革者的雙重困境:一方面你無法真正清廉,因為體制內裙帶經濟無孔不入;另一方面,你若真敢清算腐敗體系,勢必得罪整個官僚階層。

許多中國知識份子當時感歎:“溫家寶是最像趙紫陽的人,但他並沒有趙的勇氣。”但也有觀點指出,溫的“克制”正說明體制已無可為,“你敢動一寸,體制就反噬你三丈。”

溫的悖論 良知在場 改革缺席

溫家寶的時代沒有改革,更多是一種對改革的哀悼。他多次強調“公平正義比太陽還重要”,卻在任內未能推動司法獨立;他談“陽光政府”,但資訊黑箱依舊;他說“人民監督政府”,但網路審查愈演愈烈。

溫的悖論在於:他是中共政治舞臺中“最後一個試圖做人”的人,卻又不得不在集權機器中妥協前行。他不腐敗、不殘暴、不蠻橫,但他也不改變、不抵抗、不突破。

他是改革派的“最後幻象”。正如德國《明鏡週刊》所言:“溫家寶的溫和,是對專制的最後一次緩衝;當他謝幕,硬派全面接管。”

溫家寶的沉默與回憶

2021年4月,溫家寶在《澳門導報》上發表悼念母親的文章,其中寫道:“中國應是一個充滿公平正義的國家。那裡面永遠有對人心、人性的尊重,有青春、自由、奮鬥的氣質。”

這篇文章迅速被大陸全面刪除,顯示哪怕退休的溫家寶,僅僅談“自由”與“人性”,也足以令當局警覺。

溫家寶的時代過去了。他沒有像趙紫陽那樣被軟禁,也沒有像胡耀邦那樣被冷處理致死,但他以另一種方式,展現了體制對改革派的最終態度:允許你存在,但不許你挑戰根本;容許你流淚,但不許你揭開黑幕。

體制內的改革夢,終成夢中人

溫家寶是改革者嗎?也許是。但他更像一位在火山口跳舞的官僚,明知火山會噴發,卻仍在盡力維持平衡。他選擇了“不激怒體制”的方式表達“人性”,也接受了“改革不能破壞穩定”的邏輯。

溫家寶的悖論,正是中共體制下所有“良心官員”的真實寫照:他們想改,卻無權改;他們想說,卻不能說;他們想走另一條路,卻始終只能在紅線之內轉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