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帝位只一步之遙 她為何止足不前?(視頻)

【故國神遊•兩宋風華】(二十七) 垂簾不立劉家廟洗去浮名看滔滔

作者:元曦 發表:2023-02-08 07: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身爲皇太后的劉娥,大權在握,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那麼她會不會也有呂武之心呢?
身爲皇太后的劉娥,大權在握,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那麼她會不會也有呂武之心呢?(圖片來源:故國神遊)

歡迎回到【故國神遊•兩宋風華】,我是元曦。

上集我們說到,章獻太后(劉娥)治國理政很有才能,所以仁宗天聖年間可謂政風清和。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人們不免會將她與呂后、武則天相聯繫,說她有呂武之才。不過,這句話的重點卻不在「才」,而在「呂武」。我們知道,呂后攝政,釀成諸呂之亂,武則天在位,演成武周篡唐。而身爲皇太后的劉娥,大權在握,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那麼她會不會也有呂武之心呢?這個問題,劉娥自己有沒有捫心自問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朝堂之上,每個人都在思考。

當時的仁宗皇帝已經從一個少年長成為一個青年,但是他卻從未獨自坐朝聽政過,也從未獨自做過決策,於是,朝堂上請太后還政的呼聲日漸高漲,不過這些呼聲都沒有得到回應。與此同時,也有另一種聲音出現。先是有人上疏,請章獻太后立劉氏七廟。我們知道,七廟是帝王祀奉祖先的宗廟,太后立七廟,就是比擬天子,說白了,有點勸進的意思。但這個還算比較含蓄的。後來大臣程琳,獻上《武后臨朝圖》,這就比較露骨了,很明顯是讓太后效法武則天稱帝。那麼面對這兩種聲音,章獻太后會怎樣選擇呢,她想到了一個人,魯宗道。

我們上集講過,魯宗道是當時的參知政事,為人骨鯁正直。章獻太后就問了他兩個問題,一個是立劉氏七廟,一個是如何評價武則天。關於立七廟,魯宗道明確表示反對。至於武則天,魯宗道應聲而答「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魯宗道的話,也許在章獻聽來,並不順耳,但是她還是聽進去了。所以當程琳獻上《武后臨朝圖》時,章獻甚麼反應呢,將奏書撕掉,扔在地上,說:「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可以說,這算是她不會稱帝的一個明確的表態了。但是明道二年的二月,她還是穿上了只有天子才能穿的袞服、儀天冠,進入太廟祭祀。當然章獻還是有所克制的。比如雖然穿了袞服,但是上面的圖案,少了兩種,圖案叫作「章」,天子袞服十二章,劉娥用了十章,雖然帶了儀天冠,但是冕旒,就是冠前後的垂珠,少了兩串,天子十二串,她戴了十串。就算是簡化版的天子禮服吧。雖然是簡化版的,但這件事在當時及後世都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因為按傳統禮法,一是太后穿了帝王之服不合規矩,二是祭祀是國之大事,后妃應當是主持親蠶禮,而不是主祭祀,但章獻太后卻進入太廟祭祀,可以說,一是有悖於禮法,二是頗有比擬帝王的意思。

所以,在衆人的眼中,此時,身服天子袞冕的章獻太后,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但是也就在此時,她的人生也走到了盡頭,二十幾天後就去世了。

章獻去世前,病勢沈重,口不能言,她幾次用手拽著自己的衣服,卻說不出話來。仁宗皇帝不明白她的意思,就問臣下。大臣薛奎回答:太后的意思是不想穿著天子之服下葬,穿著天子之服,怎麼去見真宗皇帝於地下呢。仁宗明白了,於是命人給太后換上後服下葬。

接下來,還有一件小風波,就是章獻太后的遺詔,她在遺詔中尊楊太妃爲皇太后,「軍國大事與太后內中裁處」,等於是劉太后雖然去世了,但又給仁宗安排了一位楊太后,繼續與他共同理政。由於這個做法非常不合理,所以在一衆大臣的勸阻之下,沒能執行下去。只是尊楊太妃為皇太后,但不參與國政,也就是說仁宗登基11年,終於在這一年,公元1033年,開始真正的親政了。

說到這兒,插一句。章獻太后晚年為甚麼遲遲不還政,圍繞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猜測。有人覺得她是出於權力慾,有意效仿武則天。也有人認為她是出於不放心仁宗的理政能力,所以一直不放權。我個人會比較傾向於後者。因為劉娥去世時,讓楊太后繼續參政,這件事雖然不合理,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這樣的安排,與所謂個人野心、政治野心是涉不上任何關係的。也就是說,她也只能是出於對仁宗不放心的這樣一個原因,希望楊太后代替自己扶助仁宗再多走一段路而已,也可以說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吧。我們之前講到過,仁宗是劉太后和楊太后一起帶大的,也許在章獻的眼中,仁宗永遠是那個吃個螃蟹都咳嗽,因為他有風痰之疾嘛,或者是那個去崇政殿上課,坐在那裡左顧右看,不時用腳踢桌子腿的長不大的孩子吧。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但我們從史實中也的確看到,章獻太后在位時,雖以女主臨朝,但卻沒有出現皇權旁落,外戚擅權,宦官干政之類的亂局。相反,史書上對章獻太后的評價是很高的,是非常正面的,說她是臨朝稱制11年,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威加天下。

關於天聖年間這段歷史,有兩點令人感觸頗深,想跟大家分享。

第一點,就是北宋士大夫們的道德感、責任感。史家有這樣的評論,說「直言之風雖奮發於慶歷之時,而實胚胎於天聖之初矣。」意思是說,仁宗慶歷年間,士大夫們在朝堂上敢言直諫,為後世所傳頌。但是這種直諫之風,其實早在天聖年間就鋒芒初現。

比如我們上集講到,玉清昭應宮發生火災時,太后有重修之意,當時從宰執大臣到言官諫臣到地方官員,很多都敢言直諫,表示反對。

此外,章獻太后在位雖然重用賢能,但有時也會起用近臣,如果用人不當,或者不合制度,每每此時,也會有正直大臣如曹修古、晏殊、鞠詠、蔡齊、劉隨等站出來直諫。

而到了天聖年間晚期,特別是在太后攝政這件事上,士大夫們也是紛紛發聲,請太后還政,由仁宗親政。

比如左司諫劉隨、翰林學士宋綬都提出,軍國常務,就是一般的事情,請示皇帝的旨意就可以了,有大事發生,才請示太后,這也就是請太后逐步還政的意思了。明道元年七月宮中失火,出現災變了,當然首先就是把群臣都叫來,大家一起討論,施政是否有過失,招致災禍。結果殿中丞滕宗諒等人就直言請太后還政,以答天譴。此外,至今仍然家諭戶曉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也在呼籲太后還政。大家知道范仲淹是慶歷年間的風雲人物,而他初露鋒芒正是在天聖年間請太后還政這件事上。

可以說,當歷史過去之後,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不論是仁宗親政,還是太后垂簾,都已時過境遷,不再重要,但是,當年那些士大夫們,在這場風波中,能夠正色立朝,恪守忠義的高風亮節,則永遠不會時過境遷,永遠值得我們讚頌和以之為楷模的。

再說說另一點令人感觸頗深的,則是與章獻太后劉娥有關。之前我們講到有人認為劉娥有專權的野心,有人認為她只是一心輔佐仁宗。我覺得呢,這兩種說法其實都不太準確。因爲人生在世,人的思想就是複雜的、多變的。所謂時也,勢也,在不同的形勢之下,當各種可能性,各種機會都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人要如何把握自己,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許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人生的考驗。而章獻太后的一生,最令我感慨的就是她通過了一個又一個的考驗,直到最後。

比如,在真宗朝晚期,她還是皇后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處理軍國政事了。當時有大臣擔心她會架空太子,自己專權。所以這就是一次選擇。這次選擇中,她接納了王曾的進言,明確了自己的定位,只是撫育太子,也就是未來皇帝。

天聖年間,她大權在握,仁宗也極盡孝道,對她是百依百順。這個時候,有人勸進,讓她效法武則天,這也是一次選擇。這一次選擇中,她接受了魯宗道的進言,說「吾不做此負祖宗事」。

明道二年,她要穿上天子袞冕進入太廟,當時也遭到反對。這一次選擇中,她沒有完全接受大臣的意見,還是穿上了帝王禮服,進入太廟,但是她也沒有完全不接受大臣的意見,而是做出了一定讓步,將袞冕做了簡化,比真正的天子袞冕,形制上算是降了一級。這就是她的選擇。最後彌留之際,她示意仁宗,不要讓她穿天子袞冕,而是換成後服下葬。這個就是她這一生最後的一次選擇。

可以說,人無完人,人生在世,都是有各種慾望和執著的。而人生的可貴則在於,當慾望執著與道義相背時,我們能否做到,或者說多大程度的做到,克制慾望,放棄執著,最終選擇道義。而章獻太后能夠一次次克制對權力的慾望,放下對名位的執著,回到她的初衷,撫育仁宗,能夠做到這些實屬不易。

特別是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在她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她戛然止步,換下帝服,換回后服,可以說這是一種頓悟,一種境界,這意味著她通過了人生中最後一次考驗,恢復了她的本色,踐行了她的初衷。特別是當歷史過去之後,我們會看到,所謂的名位、權力是多麼的虛幻,而章獻能夠克服,放棄這些虛幻,幾乎在每一個關鍵時刻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又是多麼的智慧,不僅在當時有功於社稷,也給後世留下了正面的參照,她所有的付出與放棄又是多麼的值得。

我在整理這段歷史的時候,因爲心有所感,所以發言為詩,也一併分享給大家。

《讀章獻太后故事》

垂簾不立劉家廟,儀天冠上金花搖。

當年頗疑呂武跡,誰人獻圖如獻刀。

才多一分比女帝,服減二章著袞袍。

人生頓悟是回首,洗去浮名看滔滔。

我們這一集標題,也就取其中的兩句,「垂簾不立劉家廟,洗去浮名看滔滔」。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再見。

歡迎關注乾淨世界【故國神遊】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f6jjo8dda037NSCoyjEhqYTC1p60c

https://www.ganjing.com/zh-TW/video/1fg99fciso71fjbeoRyNOuI1y1631c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us2mr4nb2b

来源:故國神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