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風華】(10)舉首榮登龍虎榜 立朝修得學士名(圖)

——《故國神遊》講史系列

作者:元曦 發表:2022-05-03 06: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特大

宋仁宗護衛子民走出瘟疫災難
宋仁宗親自護衛子民走出瘟疫災難。(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宋太宗重視人才,激勵學風,於是人心向學,人才輩出。關於太宗朝人才之培養,史家這樣評論:「人才雖盛於景德、慶曆之時,而實胚胎涵育於今日耳。」景德是宋真宗年號之一,慶曆是宋仁宗年號之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雖然真宗朝、仁宗朝人才濟濟,其實都是在太宗一朝打下的基礎。可見太宗一朝對人才的培養可謂是碩果纍纍。

古人有句話,叫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龍虎榜是借指科考,鳳凰池是指中書省,也就是宰府所在之地。宋太宗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優異者進入館閣,所謂三館學士,兩制詞臣,都是當時一流的人才,歷練多少年後,從中又擇優取人,位備宰府,也就是身到鳳凰池。那麼如此高規格的人才之甄選,要達到甚麼條件才能入選呢。特別是到了這一步時,如果論學問論才氣,彼此也不會差很多,那麼宋太宗要如何從這些人才中再做選擇呢。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我覺得比較說明問題。說的是淳化二年的時候,宋太宗要任命翰林學士。有一個人來毛遂自薦,此人叫范杲,執政大臣也向太宗推薦了一個人,此人叫張洎。但是太宗既沒選范杲,也沒用張洎,他用了另外兩個人,一個叫韓丕,一個叫畢世安。

說起這4個人呢,范杲、韓丕、張洎、畢士安都已經是知制誥,或者是做過知制誥。知制誥就是給皇帝起草詔令,大家知道皇帝詔令都是引經據典,用辭非常典雅,所以必須要非常博學且有文采的人才能擔任這樣的職務。就是說這4人的才學,哪個都不簡單。但是宋太宗為甚麼沒有用范杲呢,原來范杲這個人心氣很高,他之前就多次致書宰相,請求讓他做翰林學士。後來,翰林學士蘇易簡續寫《翰林志》兩卷,宋太宗很高興就御筆賜詩,又御筆親題「玉堂之署」4個大字給蘇易簡,做為翰林學士院的匾額。對此,范杲很是羨慕,馬上寫了一篇《玉堂記》上呈太宗,並表示想做翰林學士。結果宋太宗看到他如此急於進用,很不喜歡他這種性格。因為在古人看來,一個人很急於功利,那就是德行修養不夠,要做學問先做人,德行修養不夠的話,學問也很難達到更高的境界。所以宋太宗沒有選擇范杲。再看張洎,宋太宗將張洎與畢士安做比較,認為張洎學問資歷都不差,但是德行不如畢士安。所以他沒有用張洎而是選擇了畢士安。再看最後一位韓丕,其實4個人中,韓丕算是資質稍差的,就是他文思不夠機敏,行文不夠快。但是宋太宗認為,韓丕出身寒門,卻處世淡泊,不會攀附權貴,為功名奔走,所以韓丕也被任命為翰林學士。通過這個小故事,非常明顯的我們看到,宋太宗用人最看重甚麼呢?就是重德!

正是因為宋太宗這樣的用人標準,所以天下的讀書人不只於學問上用功,亦重視道德修養。而這對於扭轉社會風氣非常重要。衆所周知,宋以前是五代,五代是一個亂世,歐陽修編修《五代史》的時候,這樣描述當時的情形:「搢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廉恥之色者皆是也。」可見五代的士大夫,往往尸位素餐,忠義無存。而宋朝的士大夫則一掃五代之頹風,以德行相高,以忠義相尚。這一轉變的實現,很大程度上講就是從太宗朝開始。所以太宗一朝的名臣,有很多德行故事流傳下來,我們可以舉些例子。

比如太平興國二年春是太宗即位後第一次開科,這一榜被稱為龍飛榜,考中龍飛榜進士第一名的人叫呂蒙正。呂蒙正後來是官至宰相,而且是3次拜相,歷仕太宗與真宗,可見他一定是一個非常有學問且非常有能力的人。那這樣的一個人,他的德行又是怎樣的呢。史載呂蒙正初入朝堂時,有個人在旁邊議論他說:「此子亦參政耶?」意思是說,這個人也能來參議朝政嗎。呂蒙正一走一過聽到了,卻沒有任何反應。跟他走在一起的人也聽到了,都替他不平,要去問個清楚,剛才這話是誰說的,呂蒙正就馬上制止了他,呂蒙正說:「我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我恐怕這輩子都不能忘記,還不如不知道為好。」所以,大家都非常佩服呂蒙正的器量。這件事發生在呂蒙正初入朝堂之時,後來他做了宰相,依然是正身立朝,以忠義事君。舉個例子,有一次宋太宗想派人出使北方,就讓中書推薦人選。呂蒙正就推薦了一個人,太宗沒同意。過了幾天,宋太宗又問起來,呂蒙正又推薦了這個人。太宗還是覺得不好,就又問。一共問了3次,呂蒙正3次都推薦這個人。宋太宗就有些不高興了,就說:「你怎麼這麼固執呢?」呂蒙正就說:「不是臣固執,是陛下不瞭解這個人選的確很合適。」又說呢:「臣不欲用媚道妄隨人主意,以害國事。」意思是說,臣不想學那種諂言媚上的做法,從而誤事誤國。這話說得很重,在場的官員們都非常緊張,覺得呂蒙正太膽大了,跟皇帝唱反調不說,說話還這麼直,讓人下不來臺。覺得可能是要大禍臨頭了吧。結果退朝之後,宋太宗卻對左右的人說:蒙正氣量,我不如。最後,宋太宗決定任用呂蒙正推薦的人,而這個人果然很稱職。所以我們看到,呂蒙正真的是非常忠直,而宋太宗也是非常的大度。

再比如治蜀名臣張詠。北宋前期,蜀地多次發生叛亂,這個地方不好治理。張詠到蜀地後,發現當地很多百姓是被迫加入叛軍的,叛軍首領叫李順,張詠就向當地百姓宣講朝廷恩信,勸叛亂的人都回家過日子,也不再追究他們叛亂的事,從而使蜀地恢復了秩序。用張詠自己的話說就是:「前日李順脅民為賊,今日吾化賊為民。」可見呢,張詠是一個非常有能力、有魄力的人。那這樣的一個人,他在德行上卻是非常的謙遜。舉個例子,我們知道,張詠是太平興國五年的進士。考進士之前先要通過地方考試,也就是解試。當時考試結束後,當地官員打算把張詠評為第一名,也就是解元。但是張詠就主動上書,他說同考的另一個叫張覃的人,德行比他更好,請求讓張覃做解元。就這樣呢,張覃成為了解元。時人都非常讚賞張詠年紀輕輕就能謙遜讓賢,不急於功名。

再舉一個人,北宋名臣陳恕,他最後官至參政,但他做的最精彩的是鹽鐵使。鹽鐵使管很多事。其中特別重要的幾件,一個是商稅徵收。一個是食鹽、茶、鐵,實際不只是鐵,這是一個泛稱,包括銀、銅、錫,這些礦產,就是關於這些項目的生產或者是專賣,或者是徵稅。這些項目在當時都是國家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也就是說,鹽鐵使的職位非常重要,而能做好這個工作的人,一定要那種非常有能力的人,比如要能明察秋毫,要敢於承擔責任,能夠放手做事的人。陳恕就是這樣一個人。就是說他能力很強。但同時呢,他在道德上也是修養深厚。




責任編輯: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