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蓮子都有很好的養肺功效。
肺臟是呼吸系統中最重要的器官,肺部和口鼻相連,也是人體最「嬌嫩」的器官,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傷害。一旦肺部受損,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會遭受破壞,可見肺部健康對人體的意義重大。那麼,如何判斷肺部是否受損呢?身體3處「痛」,要警惕了。養肺謹記:4個一,5個勤。
身體3處「痛」 警惕肺部受損
1、肩膀疼痛
可能很少有人會將肩膀疼痛和肺部受損聯繫到一起,別懷疑,事實告訴我們,的確如此。
這是因為肺尖部的上方,正好是胸腔出口,在周邊區域有許多神經。而當肺尖部位受損嚴重時,會壓迫肺尖和周圍部位的胸膜,出現類似肩膀疼痛的症狀。
建議長期不明原因的肩膀疼痛,最好去檢查一下肺部。
2、胸部疼痛
臨床上,有一半以上肺部發生病變的人群,出現過胸痛的現象,常表現為胸部不規則的隱痛或是鈍痛。
如果自身胸痛還伴有咳嗽,且日漸消瘦,甚至有咳血的狀況,那麼就要及時就醫進行治療,可能肺部已經發生嚴重病變了。
3、咽喉疼痛
咽喉和肺臟都是屬於呼吸系統,當肺部受損嚴重時,會引起炎症、感染等問題,此時就會影響咽喉正常的功能,進而引發疼痛。
咽痛的同時,可能還會伴有肩膀疼痛,以及後背疼痛等,一定要引起重視。
養肺謹記:4個一 5個勤
4個一
1、一份白色食物
眾所周知,多吃白色食物,可以收潤肺、滋養肺部的功效,以下一些白色食物不妨經常食用,以維護肺部健康。
雪梨:汁多甘甜的雪梨可以潤肺生津、止咳化痰。
蓮藕有清熱去火、潤肺止咳的功效。
蓮藕:有清熱去火、潤肺止咳的功效,可以很好的改善肺熱。
荸薺:能清肺化痰,幫助肺部排毒,有益肺部的健康。
銀耳:銀耳可滋肺益胃、滋陰補氣、補氣和血,以及扶正固本。
百合:能潤肺止咳,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2、一碗養肺湯
介紹給大家用銀耳、紅棗、蓮子、百合搭配在一起,煮湯飲用的紅棗銀耳湯,常喝有益心肺健康。
銀耳:性溫潤,可滋肺益胃、滋陰補氣、補氣和血。
紅棗:補血益氣效果佳,有益心肺健康。
蓮子:能清心醒脾、補脾止瀉、養心安神、滋補元氣。
百合: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功效。
3、一杯養肺飲
日常飲用以苦苣、地節、桔梗、蒲公英4者搭配成的苦苣地節茶,可潤肺排毒、消炎止咳、生津利咽、排煙毒,是很好的養肺飲品。
苦苣: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促進排毒,改善血液循環,並增強人體免疫力。
地節:可滋陰潤肺、生津止渴,改善肺陰虛所導致的乾咳少痰、咽乾舌燥、津少口渴等症狀。
桔梗: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等。泡水飲用,對肺部健康很有益處。
蒲公英:用蒲公英泡水喝,可促排毒、消炎殺菌,對各類慢性炎症都有不錯的效果,能改善慢性咽炎、扁桃體炎等,有益咽喉健康。
4、一處穴位
經常按揉「列缺穴」,有通上徹下的效果,可使人更加清醒,有衝出霧霾,重見晴朗的感覺。
位置: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
方法:每天用食指的指腹按揉此穴,每次2分鐘。
5個勤
1、勤抹鼻
抹鼻的方法簡單易行,用兩手食指,或右手拇和食指,分別放在鼻子兩側搓擦,從睛明穴下、鼻根、鼻梁、鼻翼到鼻下迎香穴。
作用:鼻和外界直接相通,是肺臟呼吸的通道。經常抹鼻,能增強鼻子對外界的適應力,提高防禦功效,增強肺功能。感冒或鼻塞者,可天天抹全鼻,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減少患病的機會。
頻率:每天1次,每次上下搓擦100下。
2、勤擴胸
身體站直,雙腳張開與肩同寬,伸出雙手,做擴胸運動。每天做一次即可,每次10~15分鐘。
此項運動能促進肺部的血液循環,排出雜質,提高心肺功能。
3、勤大笑
日常要多大笑,保持樂觀的心態,肺部才會更健康。(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中醫認為,笑,能宣肺。意思是笑能使肺部擴張,讓人不自覺的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更通暢。
如果一個人經常悲傷,或憂愁過度,很容易損傷肺氣,導致肺氣運行失常。日常要多大笑,保持樂觀的心態,肺部才會更健康。
4、勤揉背
將身體坐直,讓身邊的人幫助敲打、按揉背部,尤其是背部的「肺俞穴」的地方。
位置:肺俞穴是肺臟的背腧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作用:增強呼吸功能,使肺的通氣量、肺活量,和耗氧量增加,明顯減低氣道阻力,改善肺臟的功能。
頻率:每天1~2次,每次敲打10分鐘左右。
5、勤補蛋白質
蛋白質是肺細胞損傷後,用以修復的最關鍵營養。
肺部的眾多細胞需要更新換代,需要生產材料;還有被外來的廢氣、毒素損傷後,有些細胞沒了或是受損了,都需要修復。而生產材料、修復材料的核心都是蛋白質。
責任編輯:亞靜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