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者鍾劍華認為全球對抗中共已成共識,即使有些西方政府較親共,亦無法逆轉人民抗共的意志。另外中國經濟轉差,市場吸引力不如從前,全世界對中國的幻想也開始慢慢改變,甚至破滅。(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2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報導)拜登上台後,很多人關注美國是否會取消川普政府對中國的制裁,從而令北京有喘息的空間。香港學者、時事評論人鍾劍華認為全球已經意識到中共的威脅,對抗中共已成共識,即使有些西方政府較親共,亦無法逆轉人民抗共的意志。另外,他認為中國經濟轉差,市場吸引力不如從前,全世界對中國的幻想也開始慢慢改變,甚至破滅。
西方對北京態度負面 中資企業急割席
鍾劍華表示,很多欲打入國際市場的中國大企業和大集團不斷地洗脫中國官方色彩,這證明中共名譽掃地,這些大企業欲獲得外國人的好感,必須做出一種割席的表態;美國股票市場也會對一些背景不明的中國企業採取抵制。
他認為上述意識和觀念,不會因為中方提出訴訟或輸送利益而改變,而且美國民眾越來越清醒,「因此在目前政治形勢下,在自己製造的惡劣外圍環境下,中國資金和企業舉步維艱,這是必然的。」
西方政府即使親共 也須顧及民意
鍾引述一項去年的調查,表示世界各地對中國政府的觀感呈負面趨勢,「這會制約西方政府的行為,即使他們要照顧某些來自中國的利益,但也不能忽略民意,因為西方國家多是民主體制,民意是最終決定當權者能否掌權的重要依據。」
去年12月,中國和歐盟簽署了中歐投資協議。今年1月21日,歐洲議會上以597票贊成對17票反對大比數通過一項決議,譴責香港政府以《港區國安法》大肆逮捕民主派人士,並呼籲歐盟制裁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等九位中港官員。
歐洲議會還指出,歐盟與中國簽訂投資協議,使歐盟對人權做出的承諾喪失信用;中歐所簽訂的協議必須獲得歐洲議會決議通過。鍾劍華表示,中國想以該份協議加強歐盟與美國談共同策略時的籌碼,「但歐洲議會真的不給面子,歐洲議會是全部選出來的,民意就是如此。」
拜登處弱勢 無法迴避各方監督
鍾認為拜登面臨同樣處境,在自身與中共的利益和民意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他續指,拜登幕僚中先後有四位官員就中國問題表達了較強硬的立場,「國務卿布林肯、駐聯合國常任代表,都講了一些狠話。」「其實拜登本身是一個弱勢總統。第一、他的大選結果遭質疑;第二、他兒子此前被曝光了『硬盤們』事件,這令拜登以後做任何決定都必然遭到諸多摯肘。」
2月5日,剛剛卸任的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批評總統拜登的外交政策失敗,背離了前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原則,只會重蹈奧巴馬時代的覆轍。鍾劍華表示,很少卸任官員在新總統就任不久即發表公開講話,批評現任政府的政策,而且蓬佩奧「的言論坦率、直接、不留情面,但都能夠講出來,表示拜登是弱勢總統,即使他個人對中共有好感,亦不能不顧及其他人的看法。」
西方社會已經意識到中共的危害
鍾劍華預計,這些已經形成趨勢,至少在未來半年內將會維持;「之後還要看中國做甚麼,雖然楊潔箎表明了中方的底線,但美國國務卿不給面子」,「美國現在的對華政策,基本上不會因為政府交接,而出現一個整體性的轉變。」
鍾續分析,「現在問題不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政黨的問題,在奧巴馬時代,當時社會氣氛是,大家相信給中共一些利益,它就會變,現在不是;人們已經發覺中共不但不變,它還想改變你,它在利用民主自由的平台,破壞西方民主制度跟言論自由」,這些西方社會已經全部都看到了。
他以澳洲為例表示,在中共的打壓下,「澳洲已經把經濟重點重投歐洲,不再如過往般三成依賴中國,這是全世界的共同策略。日本政府繼續付錢要求企業搬離中國,美國也是如此。」
中國經濟轉差 市場吸引力不如從前
至於中國方面,鍾劍華表示,中國經濟情況未如想像般美好,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住房空置率破新高,二三線城市空置率更高,「很多樓建好後幾年都賣不去,有些二三線城市買一呎送一呎,實際上在半價出售,即除了已經公開的七折賣樓外,還要半價賣樓」,可見北京當局面對的問題很大。
他又指,中國的資金亦有缺口,不斷印鈔會造成一些長遠損耗,「所以才會有要將民企資金納入體系,最近公佈了螞蟻金服那件事,原來可將二萬億民間資本導入至中央銀行系統,這才最關鍵」,若北京自己都捉襟見肘,如何說服西方國家投資中國?「所以相信北京現在是很著急的,而且從各方面看,它有很多未爆發的潛在危機,包括地方財政短缺問題。」
鍾劍華認為,未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已經沒有二十年前那麼大,全世界對中國的幻想也開始慢慢調整,甚至破滅。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