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港六四燭光悼念
維園六四紀念燭光晚會是香港標誌性事件,去年參加人數創歷史新高。今年人數或許會減少。香港《蘋果日報》發表評論家李怡的文章,指出今年有多少人出席六四集會,是民主派中的本土派和大中華派分庭抗禮的指標。
這是輿論第一次在此事件上出現較大分歧。有網路媒體連續製作五幅圖呼籲支持民主的本土派不要參加支聯會主辦的六四燭光集會,提出「支聯會諸君,別了,我們在這裡分手」,網上有不少連年參加六四集會的網友響應。這些輿論認為,六四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與香港無關。中共到底希望六四晚會參與人數多還是少呢?
李怡認為,對於六四,海內外都已經有明確的評價,在大陸民間其實也已從網路中有基本認識,不存在平反問題。講平反六四,主要是要求中共官方對六四重新評價,因此是對中共提出的要求。他說,六四屠殺的主導者大都已去世,在世者也因老去而不再有左右政權的能量,在此情況下,當前中共領導人,並不介意民間或半官方議論六四,只是名義上還不好公開平反而已。但是,若說平反六四會帶來中共政改,則恐怕這個因果關係已經幻滅。因為中國由「紅二代」接班,現更由鄧小平的孫子鄧卓棣任廣西平果副縣長,顯示「紅三代」也會接班了,中國似已形成「有中國特色的世襲體制」,和北韓的金三代其實無大差別。
李怡說,「對香港來說,二十多年來六四集會期盼的改變是:平反六四──中國政改──中國民主──香港民主,這個希望的軌跡已不能成立」。但是,他認為,作為對二十多年前一樁暴行的譴責,參加六四紀念活動還是有意義的。
守護臺灣民主生活
臺灣「守護民主平臺」一群學者近期提出了針對臺灣與中國交往的「宣言」。《自由時報》發表共同起草者之一的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的專訪。吳介民指出,過去幾年的兩岸談判,重經貿而輕人權,馬英九政府不願意將人權問題攤開來與北京談,屈從中共的遊戲規則。因此《自由人宣言》嘗試開啟一條思想運動的戰線。這條戰線的武器是人權與人民主權。
吳介民說,「一個國家的統治集團,不斷把子女送到國外,移民、置產,享受從人民搜刮而來的財富,讓自己成為隨時可以落跑的‘裸官’。自己都不想當‘中國人’的人,掐著你的脖子要你做‘中國人’。這樣的一個國家,對你有沒有吸引力?」他指出,「瞭解到民主的脆弱,我們才看得懂中共的‘專買政策’(專制收買)正在一點一滴侵蝕臺灣的根基,才懂得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生活方式」。
每到臺灣選舉,中國民眾關注臺灣選情的熱力不減,他們為什麼如此熱心?吳介民指出,「因為在他們生活的國度,沒有民主與選舉,所以中國網民不止是在‘圍觀’臺灣選舉,他們也在‘抗議’中國政府,宣泄不滿。在臺灣街頭抗爭中,經常看到陸生的身影,例如反核、反迫遷、反媒體壟斷,以及五一勞工遊行,他們知道民主不只是選舉,也和我們共同反思選舉民主的不足」。
針對一些質疑,吳介民說,「中國仍是一個沒有自由選擇的國家,人民渴望政治權利、要求節制政府權力。你說,人權與民主在中國有沒有市場?」
(本文截選)
(原標題:六四祭日前夕的分裂)
来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