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鑄就的民國 世界敬佩國軍精神(組圖)

作者:講述:明居正、整理:吳涔溪 發表:2011-11-18 1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8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軍事篇:戰火鑄就的民國


1926年7月9日蔣中正就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並誓師北伐。(維基百科)

從1911年創建民國到1949年退守臺灣,中華民國在大陸的38年,歷經北伐、剿共、抗日,戰火連天。專長研究中共問題、國際關係、中華民國和兩岸互動的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帶我們重溫歷史,把今天看得更明白。

國共第一次合作

面對袁世凱復辟和軍閥割據的局面,孫中山回到南方建立廣州政府,痛定思痛,一方面改造國民黨,一方面建立軍隊,準備重新統一中國。這時候他得到蘇聯共產黨的支援。當時只有蘇聯支持他,孫中山別無選擇,但他提出條件,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必須服從三民主義,服從國民黨的綱領,但共產黨最後背棄了承諾。

於是國共一起北伐。日本眼看中國快統一了,它就難以入侵了,於是三次出兵山東,但北伐軍繞過山東去打北京。日本人誘惑不成張作霖就炸死了他,張的兒子張學良很生氣就歸順了中央。兩年半北伐基本統一了中國東邊三分之一的領土,1927年國民政府建都南京,隨後是黃金十年,但是日本人的侵略不斷。


1927年北伐時國民革命軍接管位於漢口的英國租界。(維基百科)

鞏固政權 堅決反共

中原大戰後,蔣中正從馮玉祥、閻錫山等人手裡收回了兵權,在國民黨黨內與汪精衛、胡漢民等廣東勢力較量中,蔣二次下野,直到1932年初才勉強重新掌權。當時蔣看到中國有個更大的問題沒解決,那就是共產黨。


(左起)馮玉祥、蔣中正與閻錫山。攝於1929年。(維基百科)

蔣有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畢生反共,他年輕的時候對社會主義有過一些憧憬,後來孫中山派他到俄國考察,考察回來後,他對共產主義的憧憬全部破滅了,他認識到共產主義絕不可行。孫中山在晚年不得已接納了蘇聯共產黨,孫中山認為自己比較平和中正,用我這麼博大的胸懷應該可以融化那些共產黨員,讓他們變成真正的國民黨員,哪知共產黨員不但沒有被融化,反而把國民黨很多人拉進了共產黨,把國民黨搞成了左中右三大派,令國民黨更加衰弱。於是1927年4月12日,蔣中正發動鏟共,那次殺共殺得很狠,釀成國共血仇,結束了第一次的國共合作。

藉剿共統一中國 日共令國軍腹背受敵

國民黨的五次剿共,前四次都失敗了,有兩次是功敗垂成,打到一半,日本人打進來了,國民黨只好回過頭去打日本,一次是九一八事變,一次是長城戰役,剿共直到第五次才打贏,贏得非常徹底,共軍就開逃,政府軍就在後面追,一追追了368天,他們叫長征,其實是長逃,這當中少說有三四次,國民軍眼看追上了,可以消滅共產黨了,為什麼沒消滅呢?

當時中國只統一了三分之一,老蔣念茲在茲的是怎麼樣統一中國,所以他的策略就是趕著中共的軍隊走,三麵包圍留一路,就讓你往那裡跑,一跑進去我就追打進去,然後就收復雲南、貴州等各地軍閥的兵權、財權,拔掉當地的土官,一路統一過去。

這樣一路追,追到雲南貴州一帶,老蔣在日記中很高興的說,我現在找到抗日的根據地了,將來日本打我,我會丟掉東邊的,因為日本太強了,丟掉時一定要有西邊抗戰的基地。起初他想拿雲南貴州做抗日基地,後來發現四川盆地更好,最後是遷都重慶。當時國民黨一面抗日一面剿共,國民黨打日本時,共產黨就趁機進攻國民黨,所以日軍和共軍就起了實質上相互呼應的作用,國民政府就腹背受敵,那幾年的歷史大體就是這樣。

只有融入反法西斯聯盟才能取勝

中共一貫宣傳蔣介石不抗日,是西安事變中共逼迫下才抗日的,這是彌天大謊。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入東北,蔣介石非常痛恨日本,在日記裡一律稱之為「日倭」或者「倭」,他很清楚:中日必將一戰,因為「倭所要我者,為土地、軍事、經濟與民族之生命。」


保存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珍貴史料──「兩蔣日記」,包括蔣中正日記共55冊。(中央社)(點圖看大圖)

但他同時深知雙方力量的懸殊,中國軍隊遠遠不是日軍的對手,1937年上海保衛戰也證實了這點。兩個月日本就把國軍70%的兵力全部消滅,日本當時宣稱,「三個月滅華」,它是有那個實力的。怎麼辦?為什麼蔣介石遲遲沒有對日宣戰呢?一宣戰,中國就無法從外國買到武器,一宣戰,中國肯定打不過,打敗了就得割地求和,賣國是蔣介石最不能容忍的事。

老蔣認識到,中國抗日要想取得勝利,只能是持久戰,只能融入國際反法西斯聯盟,一直堅持到反法西斯聯盟取勝的時候,抗日才能取勝。事實也是這樣。後來毛澤東剽竊了老蔣的想法——論持久戰,吹得神之又神,這個觀念老蔣在1934年前就講過了,我們不對日抗戰則已,一抗戰必然是長期抗戰,也就是持久戰。

西安事變 張學良壞了全局

到了1936年下半年,老蔣讓張學良、楊虎城的部隊圍剿延安,但共軍用民族主義搞統戰,張、楊的軍隊都受到蠱惑,主要是主帥動搖了。楊虎城的太太謝葆真是共產黨員,她奉命下嫁做楊的工作,結果楊張共三家結成同盟,老蔣以為見面能說服張學良,結果一去被抓起來了。

當時最想殺蔣的是楊虎城和共產黨,但史達林一聽急了,他發電報說不能殺蔣。史達林認為,殺蔣後,中國就一盤散沙,沒人抗日了。中國一投降,日本就要打蘇聯了。為了保住蘇聯,就必須保住一個能抗日的中國,就必須保住能抗日的蔣介石。毛澤東看到這個電報氣壞了,又罵又撕又吐口水,但最終不敢殺蔣。於是共產黨藉機逼蔣簽保證,不剿共,不打內戰,共同抗日,然後就把蔣放了。

當時老蔣給張學良看了他的日記,反覆講「漢卿誤我大局」。老蔣希望再拖個一兩年,他說,我的中央軍就在你們外面,我們一換防,中央軍去打共匪,就解決問題了,你現在搞成這樣,我被迫去抗日,但我們沒有實力抗日,你原本不希望中國變壞,但結果讓中國變得更壞。張學良看了老蔣日記後很受感動,主動提出護送他回去。後來老蔣食言,把張學良關了一輩子,但張學良不敢吭氣,因為他知道自己犯下歷史大錯,現在很多人都明白老蔣當年的苦心了。

假抗日 共軍趁機坐大

西安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中日正式開戰,一打就是八年。國民革命軍好不容易統一的中國東部,一年內全部丟光了,丟給日本了,政府軍節節敗退,一路向西撤,主力部隊在山西陝西,下來到湖北往西到四川,但國民革命軍也留下很多游擊部隊,正規軍脫掉軍服就變游擊隊了。

同時共產黨趁機發展自己的地盤。當時日本佔領區變三家天下,國民政府收編共軍變成八路軍和新四軍,但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從來不抗日,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分抗日,兩分應付,七分發展。」八年下來,共軍兵力從3萬人增加到100多萬人,其中正規軍90萬到120萬,民兵是240萬到280萬,總兵力360萬到 420萬之間,而政府軍的兵力,正規軍180萬上下,民兵200多萬,加起來430萬,共軍和國軍兵力大概是1:1.1,非常接近。當時中共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這個偽政府,它統治了19個邊區政府的一億人,中國當時四億五千萬人口,它統治了四分之一,中共在裡面徵兵、抽稅,完全是個國中國。

國軍浴血奮戰 直到最後一人

抗日的主要力量是國民政府軍。最慘的是上海一役,日本從北向南一路打過來,為什麼選在上海回擊呢?因為老蔣想改變日軍的主攻方向,讓它從東向西打,中國的地勢由東向西地勢漸高,仰攻就比較難打,所以把上海當作決戰點,上海一役打了兩個月,打掉國民政府70%的軍隊。當時誰最怕老蔣投降呢?一個是蘇聯,一個是毛澤東,所以拚命逼蔣去抗戰。老蔣態度很明確,不能隨便抗戰,但是一旦抗戰就要一打到底,絕不停戰求和。

上海那一戰打掉的基本上是老蔣的嫡系兵力,那一役打完後,大家才發現老蔣真的抗日,其他軍隊才出省打仗,其中很有名就是雲南的滇軍出滇抗日,日本人大吃一驚:中國不是一盤散沙嗎?原以為把蔣介石打完就勝利了,後來川軍也出川作戰,全中國都行動起來了,日本人目瞪口呆。

當時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說,中國軍隊裝備遠遠不及日軍,但是打仗很英勇。舉兩個例子,第一,中國軍隊基本上是兩三個人用一把槍,第一個人被打死了,第二個人拿起槍繼續打,第二個人死了,第三個人再拿這槍再打。槍也沒有日本人好,最好的是用桐油借款向美國買來的槍,其次是漢陽兵工廠造的槍,其他的鳥槍獸槍,只要能打出東西來的都用上了。第二,日軍全部配備雨衣,而中國軍隊拿傘打仗,而且拿的還是桐油傘。

《泰晤士報》說,中國軍人英勇抗戰,屢屢看見一個陣地打得只剩下一個中國兵了也不退,最後全都死光了。邱吉爾就引用這話去鼓勵英國人,當時全世界的人都敬佩中國人這種精神。日軍在一個師裡有重炮有坦克,而中國的一個師只有輕炮,也沒有坦克,兵力遠遠不及。

抗日前面四年中國是獨立抗日,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投入戰爭,有了盟國之後,中國的戰局才慢慢改觀,這跟蔣中正以前設想的一模一樣。日本後來承認在陸地上打敗他們的是中華民國,海上打敗他的是美國,兩個國家才把它打敗了。

剿共失敗的原因

抗日結束後,國民黨開槍打共產黨。這是應該的,因為他是中央政府,有責任剿滅叛軍。中共反叛中華民國,搞蘇維埃政權,幫助日本人打中國人,當然要剿他,但是糟糕是,國民黨剿共沒有成功,反而被共剿了。在山東戰敗,在延安也戰敗。林彪打東北先敗後勝,有幾個原因。一是美國逼國軍停戰三次,每一次停戰都給共軍喘息;第二,蘇聯提供武器設備給林彪;第三,當時國民政府解散東北偽軍,讓他們回家,這些人從年少就進了軍隊,什麼技能都沒有,於是中共喊出一個口號「蔣家不要毛家要」,一下子幾十萬大軍就過去了,林彪一下子變成七十萬大軍,林彪是軍事天才,幾個月就將這批烏合之眾訓練成了可作戰的軍隊。


1945年9月上黨戰役,閻錫山部隊在長治接受日軍投降,中共軍隊藉機進攻,閻錫山部隊10個師遭全殲,長治被中共攻佔。(維基百科)


1947年3月10日,中共首都留守處人員從南京返回延安3天後,國軍胡宗南兵團從洛川沿成榆公路向延安進攻。(維基百科)

東北、徐蚌、平津戰役,國軍連連失敗,北平的傅作義被共軍策反,五十萬大軍沒開一槍就投降了。三場大戰後,國民政府在大陸就待不住了,黨內討蔣聲四起,老蔣第三次下野。老蔣一下野,中樞無人,垮得更快,李宗仁代理就準備投降,就這樣離開了大陸。



来源:新紀元雜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