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3日,中共前總理朱鎔基在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的校慶前夕,回到了長期工作過的母校清華,在卸任8年以後罕見地以高調姿態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儘管官方對這一消息的報導很簡單,但是通過非正式的渠道,朱在對清華師生的講話中對中國的現狀頗有微辭。他向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圖書館贈送了當時還是試印版的《朱鎔基講話實錄》,在對清華師生的講話中,朱鎔基評價自己的書是「只講真話、沒有套話」,還說「我送給你們我當國務院院領導12年的經驗,我把我的經驗送給你們。請你們看一看,我這十幾年說的是胡話、真話、還是老實話,請你們鑑定。」
無獨有偶,在朱鎔基重回清華後大約半年,10月25日,現任總理溫家寶也回到了母校南開中學。溫家寶對師生們聲情並茂地講述了自己童年成長的經歷,並充滿溫情地向中學生們講述了自己的「窮人經濟學」觀點。他說:「一個政府、一個社會應該更多地關愛窮人,窮人應該擁有平等的權利。在中國,不懂得窮人,不懂得農民和城市貧困階層,也就不會懂得窮人的經濟學,更不可能樹立窮人的教育觀」,還說:「政府是窮人最後的希望,民眾的貧窮是政府最痛心的事。只有把這些道理真正弄懂,才算真正理解‘以人為本’的含義。」
朱鎔基今年是自2001年辭去清華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後首度重回母校;而溫家寶則更是闊別南開中學51年之久後再度故地重遊。朱鎔基對清華師生的這番話想必早已是骨梗在喉良久;而溫家寶對南開學子的這番感言看來也是壘塊於胸多時。從朱鎔基的講話中我們不難解讀出兩點。第一、這位卸任的總理非常在乎歷史對他的評價,很擔心後生們不知道他當時是講了「真話」的;第二、既然他一貫講真話、實話,那麼當前社會出現的諸多問題應當是與他無關的,歷史的責任不應由他來承擔。從溫家寶對窮人的溫情脈脈我們也不難解讀出兩點:第一,溫相很擔心人們不知道他其實是很關心窮人心的,一直心系窮人,歷史的評價不應誤會他的心意。;第二、既然他其實一直是心系窮人的,那麼當前中國社會最嚴峻的貧富分化問題並非出於他的本意,不該苛責於他。
可是朱、溫兩位宰相可能都需要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歷史的評價,主要看的是當事人的實際行為及其後果,而不是看其動機。朱鎔基在任期間施政的一項主要內容是「國有企業改制」,今天回首這個「改制」的主要後果有兩個。一是中小型的國有企業基本完成了私有化、而大型國企則長成了巨型壟斷寡頭,這是「抓大放小」方針的直接後果。第二是在「改制」過程中數千萬國企職工失業,而原國企的廠長、經理們卻中飽私囊,將國有資產化公為私,搖身一變成為了老闆和企業家。平心而論,低效的國有經濟不能長久維持,錯不在「改制」,錯在改制過程中多數人受損、而少數人受益;無辜者受損、而本應承擔責任的人受益;原本一無所有者受損、而原來就享有特權的人受益。老子云:「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補有餘」。朱相的國企「改制」忠實地履行了「人之道」。在東歐前共產國家的轉型過程中,也進行了國企的改制,但與中國不同的是在這些國家,讓員工持股、使員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這樣既可以激發廣大職工「主人翁」的積極性,又能顧及公平原則,不至於激化矛盾,如此惠而不費的良策朱相為何不用?朱相既然一貫「講真話」,這其中的緣由可否對中國人開示一二?
溫家寶主政期間的主要政績之一是房地產成為支柱產業。經過溫相的一個多任期,全國大中城市房價普遍上漲了5-10倍。其結果也有兩個,第一是大部分城市居民雖然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長,但遠不及房價的上漲幅度,成了有錢卻買不起房的「另類窮人」。第二,為了攫取土地資源高價賣給開發商,各級地方政府大肆征地,從農民和城市平民手中低價奪取土地。以至於拆遷糾紛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最尖銳的矛盾之一,這個過程中製造了上千萬失去土地和住宅的貧民。溫相既然如此「關心窮人」,怎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其中緣由可否給中國人娓娓到來?
多有論者認為朱、溫兩相其實也是有心無力,被腐敗的官僚集團所挾持,好心落不到實處、政令不出中南海。果真如此嗎?從經濟政策講,以國企「改制」為例,東歐一些前共產國家是實現了員工持股,這其中的好處難道朱鎔基看不到?人們忽略的一點是,實現員工持股的前提是,共產黨在這些國家已經下臺,而這一「改制」進程只能由民主的政府推進,而不可能靠黨的官員自己推進,因為如此改制對官員們實在沒有好處,他們也不可能有任何積極性。朱、溫二位非常清楚一點,經濟上改革的第一要務是,黨和政府必須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而決不是受損者。要黨和政府受益,就不能斷了官員的財路,因為政策要他們去執行,他們必須有積極性。只有黨和政府受益了、官員們開心了,朱、溫在其他領域的措施在黨內才有可能得到擁護支持、而他們主政的地位才能穩固。而這一點,則是兩位宰相深藏於心,不便說、也不能說明的隱私。
在經濟領域之外,朱鎔基以反腐敗的果敢言論著稱;溫家寶以政治體制改革的出位言論聞名。不過,走出經濟改革一步,二位也就只能停留在「言論」層面。朱鎔基信誓旦旦要把99口棺材留給貪官,一口留給自己。可是他離任之時,不見那99口棺材,只見一個未曾了結的「廈門遠華案」。溫家寶從2010年8月在深圳特區30週年前夕發表政改言論開始,到2011年4月出訪馬來西亞,他在各種會議、論壇、外交場合公開主張政治體制改革就有11次之多。至於2011年4月以後他又發表了多少次政改言論,筆者沒有查到,估計是在此之後,根本沒人有興趣再去做這種計算了。
朱、溫作為共產黨內的所謂開明派和改革派,天生地在黨內就居於弱勢地位。因為他們的改良是體制內改良,目地是要保共產黨。所以只要是黨內的頑固派們、政敵們祭出「亡黨亡國」這道金牌,他們再好的措施也要放棄,就必須屈服。「改革」的目的是黨的江山永固,你不能改到動搖黨的根基。改革必然引起社會結構的變化,可是這種變化到江山易色,這其間的臨界點在哪裡?這其實是相當微妙的,很多時候也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所在在專制集團的內部改良過程中,保守派和頑固派總是居於較強的地位;而改革派處於弱勢地位。改革派們一方面要應付體制外要求做根本性變革的呼聲,捍衛現政權;另一方面又要面對體制內頑固派的攻擊,說他們的所作所為有「亡黨亡國」的危險。可謂是腹背受敵,兩頭被擠。在歷史上,專制集團內的改革派人物如果不能得到最高統治者的全力支持,幾乎是寸步難行。惜乎現在共產黨體制內已沒有能夠力鎮八方的強勢人物,而改革派自己又勢單力孤,其不能成事不亦宜乎?
朱鎔基的「真話」傾訴、溫家寶的「溫情」表白,說到底都是無奈之舉,希望在歷史上撇清自己。可是作為在近二十年間主政中南海的兩任宰相,他們不可能不對中國今天的現狀負責。面對當今的社會矛盾尖銳、貧富分化懸殊、經濟泡沫行將破裂、民主人權倒退,縱然是句句真話、處處溫情,試問於國於民又有何用乎?
来源: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