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有一副好的容貌,而好的容貌與骨骼的發育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骨骼的發育決定臉形及體形。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寶寶的骨骼發育情況,那麼影響寶寶骨骼發育都有哪些因素呢?
骨骼發育
3∼6歲的幼兒身體發育開始變得緩慢起來,體重平均每年增加2000克,身高平均每年增加5∼8厘米。身體各部位比例也發生明顯變化,比如頭、軀幹、四肢生長速度不同,下肢發育較快。幼兒骨組織中的水分和有機物質(骨膠元)多,而無機鹽(磷酸鈣、碳酸鈣)少,骨的這些結構特點使骨的彈性較好而堅固性較差,所以幼兒的骨不易完全折斷,但易於發生彎曲和變形。幼兒關節面軟骨較厚,關節囊、韌帶的伸展性大,關節周圍的肌肉細長,活動範圍大於成人,但關節的牢固性差,也較脆弱,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脫位,易受傷害。德國兒科專家研究發現,在兒童中出現了骨質疏鬆症,患兒年齡竟小到五六歲。
所以家長要在平時注意幼兒坐立、行走的正確姿勢,桌椅、床鋪等等設施都要適合幼兒的身體發育狀況,否則易導致幼兒出現駝背、佝僂等疾病。另外,幼兒手腕、腳踝都未發育完善,所以活動時間不能過長,強度不能太大。
家長為了幫助幼兒糾正身體姿態將所謂的"揹帶"纏在身上,看似可以調整幼兒體態,其實是以限制幼兒生長為代價的。所以不能寄希望於某種產品來維護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只有平時多鍛練,多注意行、坐、臥的姿勢,形成良好的習慣才是根本。
特別提示
1.維生素A、D、C和礦物質鈣、鐵、磷等是促進幼兒長高的重要成分。牛奶、蛋類、豆類、魚類、瘦肉等食品中含量豐富。
2.讓幼兒多在戶外活動,多晒太陽。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給骨骼組織輸送更多的營養物質,使骨骼生長加速,骨質緻密。
3.為了保護幼兒骨骼正常發育,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坐姿、立姿,同時還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
4.運動勝過牛奶。喝再多牛奶的兒童,並不一定能擁有更健康的骨骼,想擁有健康骨骼,運動鍛練比增加鈣攝入更為重要。
5.騎童車有助於寶寶骨骼健康發育。
騎童車,是幼兒鍛練身體的好方法,適當、科學的鍛練,可促進幼兒骨骼和肌肉的發育。但由於幼兒的生長發育尚未完全完善,父母需特別注意別讓孩子在騎車中受傷。
因素一:床墊起不到支持作用:
孩子在發育過程中身體骨骼的大部位最容易變形,這就猶如ECUS西班牙總部技術人員形象的比喻:"中國的盆景是怎樣造出來的,那就是在植物幼嫩期通過鐵絲去固定它的造型而形成的。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孩子一天有8-12個小時像盆景幼嫩期一樣被固定吧!"為了不讓我們的孩子的脊椎像盆景一樣的成長,選擇一張同孩子一起成長並有支撐的小床墊,這才是解決之本。
因素二:同床睡影響幼兒骨骼發育:
長此以往,同床睡會使孩子的頭、面部習慣性地向一側傾斜,形成習慣性或姿勢性斜頸(一側臉大一側臉小),俗稱歪脖子。姿勢性斜頸一般都是由於不良睡姿、抱姿哺乳習慣或一些眼科異常影響形成。左右交替哺乳或平臥睡姿,一般情況下可自行緩解。但是如果發現寶寶在出生兩週左右出現頭面部總傾斜向一側頸部,則需要警惕寶寶的一側頸部是否有腫塊,一旦有可以感觸到的堅硬腫塊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這種極有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頸。
因素三:牽手走影響幼兒骨骼發育:
嬰幼兒骨骼硬度差、彈性大。尤其兩歲以下孩子剛學會走路,家長長時間單側向上牽領走,孩子重心易發生偏移,這對骨骼發育不利。另外由於孩子肘部橈骨小頭的環狀韌帶薄弱,也易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如果領的途中孩子突然跌倒還可能會脫臼。牽手走應該注意左右手交換、輕輕領著孩子小手。
因素四:寶寶走路過早影響幼兒骨骼發育:
由於兒童出生時骨骼正處於發育時期,沒有完全鈣化,包圍在骨骼外面的是一圈軟骨,孩子一歲以內就學著走,由於站立不穩,就會向內或向外用力,導致兩邊軟骨發育不平衡,時間久了,容易影響腿部骨骼發育出現膝內翻或膝外翻,即常見的O型腿和X型腿。
因素五:不正確的坐立姿勢影響幼兒骨骼發育。
幼兒時期由於脊柱的兩塊椎骨之間的軟骨特別發達,生理彎曲尚未固定,幼兒骨質比較柔軟有彈性,很容易變形。幫助孩子保持正確的坐、立、行姿勢,不要讓孩子長時間保持某一姿勢,以免引起骨骼變形,走路要挺胸抬頭,預防孩子形成駝背。寶寶坐下時後背會凸起小鼓包,因為這個去就診的家長可不少,以為脊柱上長了東西,其實,這是正常的椎骨的棘突,較瘦小的孩子更易顯現。一週歲以內的幼兒,剛剛學會坐著,背部肌肉還不發達,所以坐起時很容易出現含胸、駝背,彎腰時後背會有一節一節的脊椎棘突隆起,這都是骨骼發育的正常現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脊柱的發育,這些表現會慢慢消失。
来源:千龍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