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修身、治世、平天下」,講「治世」、「正心」,「獨善其身,兼濟天下」以近「人道」;道家是「養生、遁世、窮萬物」,講「治身」、「煉心」、「窮盡變化」以「窮天道」;釋家(佛家)是「見性、救世、通萬有」,講究「緣起性空」、「治心」、「明心」、以求「佛道」。
儒家比較注重社會的「遊戲規則」,道家比較注重「遊戲技巧」,釋家比較注重「大智慧」式的內在修養。
「三教九家」除了儒、釋、道之外,還有許多重要的「家」,即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的一些主要學術派別,例如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等等。
先說法家。「文革」時期搞「評法批儒」,把法家樹立為儒家的死對頭。法家主要是主張富國強兵,嚴刑峻法,它的代表人物是管仲、子產、商鞅、慎到、韓非子。江青重點是推商鞅,商鞅變法,變什麼法?就是要做到「嚴刑峻法」,和儒家的「懷仁」正好相反。法家認為,為了讓天下不亂,一定要用嚴刑,要用很嚴格的法律才能夠鎮得住。
再說名家。名家又叫做「刑名家」,名家的主要人物是一幫辯論學家,它的代表人物公孫龍子,其「白馬非馬」論非常有名,在邏輯學上那些西方的哲學家到現在都在研究我們中國的二千三四百年前的名家。名家認為所有的名字,比如我們講的杯子的「杯」,沒有具體所指的「杯」是不存在的,要麼叫綠杯、白杯,要麼叫陶杯、銅盃、鐵杯、金盃、銀盃……離開了這些具體的杯,沒有一個叫「杯」的東西;同理,世界上沒有一個虛擬存在的人,要麼是男的,要麼是女的;要麼是中國人,要麼是英國人……總之,這個人肯定是一個具體屬性的人。這就是現在西方非常注重的中國的學派,它創立了一個有嚴格邏輯學意義的古代學派。
第三說墨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主張「非攻」,同時又主張做好事,像我們現在的學雷鋒,「自苦利人」,自己要苦一點,要有利於別人,而且還提倡勇士的精神,就是為了天下不惜赴湯蹈火。後來它的末流,就是他的那些不太懂墨子學問的弟子,就變成遊俠幫派,到處去幫人家打架,做好事。他的出發點非常好,但是,此後墨氏就沒有什麼大出息的人物了。
第四說縱橫家。《韓非子》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嚴格地說縱橫家的老祖宗是鬼谷子,但是出面的、在前臺的是他的弟子,「一縱一橫」的兩個偉大的外交家,即蘇秦和張儀。蘇秦是把較弱的六國「合縱」,組成統一戰線,抵禦強秦的侵略,這條陣線在中國地圖上顯示為縱向豎線。張儀是拆散蘇秦的六國聯盟,組成在地圖上橫向的,由西向東,六國聯合起來去跟秦國講和。這樣一縱一橫就稱為縱橫家。縱橫家總的來說是朝秦暮楚,反覆無常,沒有一定的政治信仰,是一些政略家或戰略家。
第五說雜家。習慣的提法叫做「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主要是呂不韋的門客搞的《呂氏春秋》,還有《淮南王》、《屍子》。這就不是先秦的了,因為它把秦代的儒、墨、法、名四家都集合在一起,所以叫雜家,雜家就是一個「拼盤」,既有鵝腳、鵝肝,也有鵝腎、鵝腸,這樣拼起來就成為「雜家」。
最後說說農家。農家比較單純,主要是倡導「君臣並耕」、「播百谷,勤農桑,以足衣足食」。也就是說在戰國的時候就已經有專門研究農業的一派了。《漢書·藝文志》記載,農家的源流出之古代的農官,也即勸農之官,其精神偶像就是神農氏。農家代表人物有許行,他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大概與孟子生活在同一時期。當時他有學生幾十人,產生了一定影響。
各家之間的不同,前人有個簡單的概括,叫做「農流務本,墨流備世;名流責實,法流輔制,各有所施,一以貫之」,即農家以農為本,墨家對治理社會的秩序是有幫助的,名家通過表面的一些名字元合追蹤事實本身是什麼,實事求是;法家是幫助你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制度。所以,諸子百家各有各的妙處,這也是中國國學之所以博大精深之所在,我們現在要真正弄懂一家都很難,何況是百家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