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照片里珍藏“不幸” 洛克菲勒的启示(图)

作者:周苓 发表:2022-05-25 0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1937年5月23日清晨,“世界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在熟睡中与世长辞,面貌从容、安详。

家人在他的枕边发现一张奇特的照片,那是洛克菲勒小学同班同学的合影,本人竟然不在其中,这张珍藏至生命尽头的照片意味着什么?时光的碎片影射出:那一天,贫苦的少年洛克菲勒终于盼到拍毕业照的机会,他挤在同学排列中绽开笑容,极力站直身体,等待幸福的瞬间,但由于他的衣着破旧寒酸,快门就要按下之前,老师让他走开……于是留下来这一张不幸的、遗憾的、铭刻耻辱创伤的照片。

照片中缺席的少年把耻辱埋在心底,在纸上写下两个人生最大心愿:赚到十万美元;活到100岁。第一个心愿,显然他远远凌驾其上,而第二个心愿,在离自己98岁生日两个月时过世,离目标差了两年两个月。但看他离开时神态自若,似乎他还是满意自己的答卷。

同样照片中缺席的少年,31岁创立标准石油,在全盛期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财富总值折合今日之3400亿美元以上。光阴是个魔术师,谁能料到当年那个默默走出镜头的少年内心深处的遗憾日后成就了19世纪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的一世传奇?

7美元起家

1839年7月8日,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小镇,家境贫寒。他从小就接受父亲的记帐、快速付款等商业训练,并继承了母亲的勤俭美德。他帮父母做家事,卖马铃薯,火鸡,甚至学着贷款给邻居赚取利息。

16岁时,洛克菲勒拿200美元去会计学校读书,到学期结束时,他只剩下7美元。但他不觉得自己落魄和可怜。他去一家日用百货商品公司做会计,又申请成为商场的销售员,运用技巧,将自己的毛巾混在商场的毛巾里一起售卖赚到了800美元的“巨款”。

他大胆地做了第一笔投资,就是房地产。与此同时,他开始私下里自己当中间商,向父亲、母亲、弟弟借钱,收购猪肉、猪油再卖掉。

1858年,父亲借给19岁的洛克菲勒1000美元,但要支付高额利息,并在其收入微薄的时候提前催讨债款,儿子苦苦哀求仍毫不宽限。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想锻炼儿子的偿还能力和应变策略。他后来还不惜以诈骗的手段在生意上打败儿子,就是要让他知道生意场上无父子,除了自己谁都不能相信。

洛克菲勒把这种冷酷无情的商业素质融入性格,同时又成长为一个果断的不盲从的人。

1859年的8月,美国乃至世界的石油工业诞生了。在宾夕法尼亚州兴起了石油热潮。洛克菲勒驾马车,背负一只来福枪,踏着泥泞去石油开采地考察之后,决定不去投资生产石油,他敏锐地嗅到炼油方面有风险但有利可图。

果然,之后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石油的需求量大增。1863年,洛克菲勒与合伙人在克利夫兰投资开设了第一家炼油厂。1870年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当时煤油产品质量良莠不分。有些产品中汽油的成分多,点灯容易着火。他们产的灯用煤油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很快创出名牌。

当时他展现的经营智慧无人能及,他信奉“正确的数字就是金钱”,每加仑汽油的成本应该计算到小数点以下三位数,而控制成本是为了薄利多销。到1878年,标准石油占美国每年总产量3600万桶的90%以上,洛克菲勒逐渐将汽油价格从每加仑88美分降到5美分。他的信条是“我们是在为穷人炼油,一定要让他们得到物美价廉的煤油。”

他的批评者认为他横征暴敛,不择手段,但客观上他也为百姓造福非浅。

“上帝给我财富”

洛克菲勒大胆开拓,纵横商海,以削价竞争、贿赂政界、威胁铁路业者,断绝对手必要耗材(如油罐车,油桶,油管),收购破产公司等手段有效打倒了众多竞争对手,独占鳌头。

尽管如此,一窝蜂扩大炼油规模的投机行为,导致炼油行业的利润不断的淡薄,洛克菲勒决心“要把竞争变为合作”,将所有的炼油厂合并成为一个巨大的联合体,以抑制行业的盲目竞争。这是一个多么天才式的超前的决策。那些为后世赞叹的洛克菲勒式“文治武功”,吞并、联合操纵、逼占……他用尽各种手段阻击对手,达到大规模垄断目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克利夫兰大屠杀”。

他不但能在业务上击垮对手,更擅长拉拢敌人。对手一败涂地后,洛克菲勒常会向对方提出和解,并开出优渥的价钱收购对方资本,有时是现金,有时是股权。对方执意拒绝,他就趁对方破产后以拍卖低价抢下资本。这种赤裸裸的利益诱惑,让多数对手和平妥协。选择现金的发了小财,而选择标准石油股票的则一跃成为大股东,不用说前途更佳。

1870年,“克利夫兰大屠杀”中的两位竞争者,Charles Pratt和亨利.罗杰斯,日后就进入了标准石油并成为长期的主要合伙人。另一位在1875年同意合作的John D Archbold更是最好的例子,他加入后一路受到洛克菲勒提拔,之后甚至当上副总裁,成为公司第二把手。

洛克菲勒式垄断所向披靡。他招收或吸取产业界中的较弱者,将他们并入麾下,让他们躲过残酷的竞争;而最终在整个产业合为一体后,更能省去各自竞争的心力而专注在服务消费者上。所以他认为自己的垄断无论对同业或消费者都是好的。

洛克菲勒自诩为慈悲天使(Angel of Mercy),他在布朗大学的演讲是这么说的:“美丽的美国玫瑰若要灿烂盛开,必须牺牲掉周围的新芽。”

就这样,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标准石油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终于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商,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对美国石油工业的垄断一直持续到1911年。

他认为“上帝给我财富”,而对自己如何取得财富不曾产生任何负面想法,他始终是乐观而又自信的。

上帝的管家

早年期间在一次葬礼上,洛克菲勒听到牧师布道时说:“公正地挣钱,明智地花钱!”就默然记在本子上,并深藏在心底。在86岁时,他写下了这首短诗来总结自己的一生:“ 我从小就被教导既要娱乐也要工作,我的人生也是一个悠长,愉快的假期;全力投入工作,尽情享受乐趣,我在这个旅途上放下了一切的忧愁,而上帝每天都恩待着我。”豁达的他深信上帝希望子民赚钱,捐赠财富,这是永无休止的良性循环,而且一生奉行这个原则。

洛克菲勒的儿子小约翰.洛克菲勒在1962年的《时代》杂志采访时这样说:“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属于上帝,我们只是管家。”

洛克菲勒在人生的后40年致力于慈善事业,主要是教育和医药领域。他出资成立洛克菲勒研究所资助医学研究,主要贡献包括;成立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丹尼森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根除北美钩虫和黄热病,赞助野口英世的梅毒病原体研究,赞助亚历山大.弗莱明的青霉素研究。他也对黑人族群特别关照,斥巨资提升黑人教育。

洛克菲勒史无前例般无私捐献财富。1919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后,他的捐款纪录已追平安德鲁•卡耐基一生捐出的3.5亿美元。去世前他又拿出1.8亿美元,他的儿子又直接捐赠5.37亿美元,加上家族另外捐赠的5.47亿美元,洛克菲勒成为美国最大的慈善家。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国际上做出不菲的贡献,包括征服饥饿、控制人口、促进健康、解决国际冲突、改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1889年美国人将首富头衔授予洛克菲勒。作为美国首富,更是上帝的“管家”,洛克菲勒要求自己用心把每笔钱用在最有意义之处,即便行善,他的准则是帮助别人的同时一定照顾他的尊严,他也是一贯这样做的。洛克菲勒家族慈善准则影响了很多美国的富豪,成为一种商业界成功人士的理念。

一生为人与后世评价

波澜壮阔的一生,洛克菲勒的前半生是漫长而充满争议的商业历程,后半生是慈善历程,众说纷纭当中,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非常复杂。而他本人沉默寡言、神秘莫测,一生的经历仿佛编织在各种不同角色和层层神话传说中。他过去的竞争者,许多被逼向破产,但也有许多将资产卖给他而获得可观的利润(或标准石油股份),甚至有些人因此而成为富豪。洛克菲勒坚信他人生的目的是“尽力地赚钱,尽力地存钱,尽力地捐钱”。他成为了空前绝后的巨富,但他私生活严谨,严格自律,终身不烟不酒,一生勤俭自持,25岁结婚后直到离世没有一桩绯闻。

洛克菲勒坚信节俭是美德。从起步的第一天起,他开始记帐,这个习惯秉持一生。从帐本中后人看到亿万富翁买结婚戒指只花了15.75美元⋯⋯节约方针不分钜细,大到产业规划,小到油桶的塞子。在他事业打拼阶段,爱妻独守空房,帐本记载:晚回家付妻子2元,回家吃饭迟到付妻子0.25元……

叱咤风云的一生,外界的评价毁誉参半。传记家艾伦.倪文斯,如此结论:

洛克菲勒的巨大财富不是从别人的贫困得来的。他不是像陨石那样的破坏一切而前进,而是经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大胆冒险,在一个许多资产家都不敢踏入的新兴危险领域中冒险。“他的财富和其他同时代的巨富们相比,是最不肮脏的。”

传记家Ron Chernow这样形容洛克菲勒:他好的一面实在好到不能再好,但坏的一面,很坏。历史上很少出现这样的人物。

1830年代,安德鲁•卡内基、杰伊•古尔德、J•皮尔庞特•摩根等商业巨头先后诞生,宛如群星闪耀的历史舞台。而洛克菲勒独树一帜的地方在于,始终坚持与上帝站在一起,自己的赚钱能力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赚到的财富必须与全社会共同分享。一百多年来,洛克菲勒关于金钱的价值观深深影响美国乃至全世界,它逐渐沉淀为一种商业精神、慈善理念,启发后世人勇敢追求财富的同时感恩神的馈赠并回报他人。

常言道,财富名利如烟云,生带不来死带不去。人来一世,每个人都在内心深处有他除金钱之外视为珍宝的东西,或是一张照片,或是一段回忆,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件礼物。洛克菲勒传奇的一生积攒了巨大的财富,又将绝大部分回馈社会,资助了无数贫困的人,离世时,枕边只有他珍藏一生的一张遗憾的照片陪伴。那么洛克菲勒沈甸甸的灵魂带走的是什么呢?赞美他积累财富者高超者有之,感激他回馈社会心善者有之。而今天,或许我们能从他给儿子的信里面的一句话得到另外一种启示。

洛克菲勒曾对儿子说:“没有体验过不幸的人,反而不幸。”

他还说:与其生活在既不胜利也不失败的黯淡阴郁的心情里,成为既不知欢乐也不知悲伤的懦夫的同类者,倒不如不惜失败,大胆地向目标挑战!

也许这就是那个缺席照片中的少年一生的原动力。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