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金融危机?盖因“学坏很快,学好很难”!(组图)

作者:如松 发表:2018-09-22 09: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引发1929年大萧条的纽约股市大崩盘后聚集在华尔街上的大批民众
引发1929年大萧条的纽约股市大崩盘后聚集在华尔街上的大批民众(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9月22日讯】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全球央行开启了大印钞时期,给全球经济这一垂危的“病人”输血。但次贷危机的到来意味着全球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动力下滑,这是生产力增长潜力耗尽的结果,央行印钞“输血”并不会改变这一现实,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资产价格进入超级膨胀阶段,这以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经济体中的美国股市和中国楼市最为典型。

部分朋友会认为资产价格泡沫会永远膨胀下去,因为信用货币贬值的趋势不会停止。确实,从历史趋势来说,信用货币总是不断贬值的,自从美联储成立之后,美元的贬值幅度已经超过了90%。但这里最大的问题是这种历史性贬值的过程不会线性进行,任何央行如果进行货币的线性贬值,都会从发钞行变成造纸厂,就像今天的委内瑞拉央行,钞票的价格不如卫生纸。这就决定自由兑换货币的贬值过程会以波浪形进行,而每次危机,都是升值的过程,最典型的是次贷危机期间,美元相对于美国楼市和股市大幅升值。美国楼市在一两年前才回归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的顶点。

次贷危机之后,各国央行大印钞,实际是开启新一轮货币贬值的过程。

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轰然倒塌的华尔街老牌投行雷曼兄弟
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轰然倒塌的华尔街老牌投行雷曼兄弟(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央行“股东”为了避免自己从印钞的老板变成造纸厂的老板,在本币持续贬值之后,就必须开启升值的过程。用金融学术语来说就是央行从资产购买转变为卖出。

美元是最主要的世界储备货币,近似是全球其它央行货币发行的保证金,这就决定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总是先行一步。美联储从去年10月开始了缩表,每月缩表100亿美元,首先结束了资产购买行为,到本月,每月缩表400亿美元。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带动其它自由兑换货币的货币政策的转向。据美银美林最新研报,全球央行2016年购买了1.6万亿美元资产,2017年为2.3万亿,2018年仅剩0.3万亿,到了2019年将转为净卖出0.2万亿。2017年形成了一个央行印钞“输血”的顶峰,2018年已经开始快速回落。所以可以看到,美股、欧股从今年初开始就失去了上涨的动能,部分个股实际已经走熊。央行自次贷危机之后对市场进行长期输血的结果是让全球股市、债市、房地产市场成为超级“大胖子”,明年开始就给这个大胖子“抽血”。

这个转变的窗口期,会对不同的经济体带来不同的影响:

第一,对于那些自由兑换的货币来说,进入加息或缩表的进程之后,带来的自然是资产价格的回落,这就是所谓的金融危机,也就是本币对资产价格升值的过程。

很多国家的人们非常恐惧金融危机,让人莫名其妙。实际上,一些不完善的体制才应该恐惧金融危机的爆发,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会对本国财政收入带来冲击。根源在于本国正常的税收收入难以维持财政支出,必须依靠铸币税(资产价格方面形成的财政收入本质也来自于铸币税,一旦资产价格下跌就会导致财政收入下降),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会暴露自身的弊端,导致本币的剧烈贬值,威胁体制的生存。但对于正常的经济模式来说,金融危机是对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进行清除的过程,是让生产要素从资产价格领域合理配置到经济领域的过程,没有这样的过程,生产效率就无法持续提高,经济就难以健康发展。

所以,金融危机是吐故纳新的过程,“正常人”或正常的企业会欢迎金融危机的爆发,因为这是对它们的“奖赏”。

有些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也希望在这样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更长时间的低利率。比如,8月9日,新西兰央行议息会议决定,维持利率于记录低点1.75%不变,直到进入2020年的利率都将维持于此水平,带来的结果就是汇率走弱,以美元为基准,本国所有资产的价值就会同步缩水。

虽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以大宗商品的生产为主,经济模式类似,但加元已经开启了加息的进程,让澳元、新西兰元兑加元的汇率走软。

像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的国家,与亚洲的经济联系更紧密,随着亚洲经济潜力的下滑,影响了经济的基本面。而这两个国家央行基于经济因素推迟加息,就会带来本国货币的贬值,让国际资本丧失对本国资产的购买欲望(对于自由兑换的货币来说,国际资本对本国资产的购买行为是本国资产价格的重要支撑),带来资产价格的压力。此时本国资产会受到双重损失,一是价格方面,二是汇率方面。当本币持续贬值之后,就会推动通胀,逼迫央行进入加息进程。在主要央行(主要是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等)进行资产卖出之后,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央行的做法难于持续。

实际上,当欧洲央行开始紧缩措施之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将逼迫所有自由兑换的央行走上收缩的轨道,其目的是制造金融危机,将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剔除出局,也制造自身发行的纸币相对于资产升值的过程,避免连续的贬值让自己从印钞厂成为造纸厂。

第二,对于非自由兑换的货币来说,情形会有很大的不同。

为什么很多国家的货币不能完成自由兑换呢?本质的原因是正常的税收收入无法维持财政支出,必须借助于铸币税(资产价格方面的收入是铸币税的表现方式)。一旦本国央行开始跟随世界主流进行货币收缩(这里指的主要是收缩基础货币),就无法征收足够的铸币税,财政体系就无法持续。

这就会带来今天的现象,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开始拼命地加息,比如阿根廷将利率提升到了60%,居世界第一位,土耳其将利率提升到了24%;而俄罗斯央行也将利率提高到7.5%,印度央行将利率提高到6.25%,印尼央行将利率提高到5.5%,看起来大家在加息的道路上更加激进,利率水平也远高于欧美主要央行,其内在的本质是对基础货币数量扩张的依赖性更强,必须使用高利率政策控制自身货币的价值(汇率)。

当然,有些国家为了避免让自己的汇率难看,还会使用管制资本流动的手段代替加息。

虽然加息和管制资本流动会在短期内影响本币汇率,但长期来看,只要不能控制本国财政收入对铸币税的依赖性,就无法控制基础货币的扩张,货币贬值的脚步就不会停止。只是在管制资本流动的情形下,货币贬值会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胀恶化。

此时,资产价值丧失有几种表述方式:

第一,成交冰冻。这是利率不断上升之后的必然现象。而没有成交就没有价格,资产也就丧失了财富属性,土耳其楼市已经给出了典型的示范。

第二,即便有价格存在的话,无论价格涨跌,都大幅跑输货币贬值的速度。巴西股指从2011年至今实现了上涨(最高涨幅25%左右),但涨幅远低于雷亚尔的贬值幅度(雷亚尔兑美元约从1.55:1贬值到4.15:1),无论与持有美元相比,还是按扣除通胀的购买力计算,持有股票都毫无意义。

这会让这些国家的人们以资产表示的财富购买力大幅下降甚至彻底消失。

当主要央行开始资产卖出之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人们,在资产领域(包括房地产、股市、债券和信托产品等)都只有一个回答:财富的购买力下降或消失!这实际就是欧美央行给胖子“抽血”要达到的目的——让纸币相对于资产升值!

今年以来,数字货币资产(虚拟商品)的总价值已经缩水了八成以上,这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但这块骨牌还没跌到地上。

金融危机是“正常人”所期盼的,因为没有危就没有机,危机让财产价值大幅缩水,恰恰给那些正常人提供了逆袭的机会——因为这些人的财富不是依靠资产积累起来的,这些企业和个人是通过自己服务边界不断扩张而实现的,金融危机给他们提供了扩张服务边界的良机。

人们恐惧金融危机,只能说明:学坏很快,学好很难!

责任编辑:宇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