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这个标题,大概会有很多人不同意,例如前不久公开炮轰郎咸平的两位经济学家,一个是官方智囊,另一个是学院派代表。为什么他俩会出面,冒着被万千网民痛斥的风险,去开罪“个体户”教授郎咸平?这就跟郎咸平所著、参与创作的这三本新书有关系了。
《财经郎眼02》节选了郎咸平等人主持的同名电视栏目的一部分发言内容。如果你看过那个节目,或者读过这本书,应当不会忘记郎教授在基于事实、数据分析基础上,给某些人戴上了一个封号:“宠物经济学家”……当然,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不是去“骂人”。郎咸平、主持人王牧笛以及每期嘉宾,以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用涵盖社会学、人类学、金融、宏观经济、企业经营等各领域的观点、常识和案例,为人们解读了“富二代”、“农二代”、中国人口老龄化、奥巴马新政、民营经济等社会热点,言锋犀利、妙语连珠、引人深思。这些即兴化、口语化的发言内容,如今再通过书本承载的形式来看,仍然思路清晰、逻辑缜密。
本文开篇提到的另一位学院派经济学家,对郎咸平的批评是,“他的一系列‘救世良方’之更严重的弊端,完全植根于他对政府的盲目信任……郎咸平政策建议的基本思路,客观上恰好是强化或倾向于强化集权的。”从这番批评来看,该位经济学家并没有读过郎咸平的多少文章,对郎咸平的理解恐怕停留在后者一些演讲乃至媒体、网络摘出来的只言片语,例如郎咸平曾极力反对的国企各种MBO、郎咸平对外资进入中国各大城市自来水等公共事业的严厉批评,等等。
这当然是不公允的,从国企MBO辩论开始,到前不久提出华尔街控制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一说,郎咸平走到哪里,都在发表远比叶檀、谢国忠等人更为严厉的批评言论,批评的就是某些部委或某些地方政府、反对的就是非市场经济逻辑下的“国退民进”或者“国进民退”。包括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推出的4万亿投资带动计划(以及由此带动的地方投资热潮),郎咸平也是国内第一个建言的公共人物,极力呼吁政府应减少高速公路、铁路等政府投资项目,而应将钱花在改善民营企业投资、运营环境的领域。这叫做“对政府的盲目信任”、“强化集权”?
新近出版的《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产业链阴谋3:新帝国主义并购中国企业的真相》两本著作,更加完整的阐述了郎咸平的经济观点。前一本分析了跨国金融资本是如何操纵中国大豆、玉米、棉花、蔬菜、大米、小麦等农产品及其定价权的,并通过掌控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品,从两方面完全掌控中国制造业的原材料成本。
后一本则通过更为具体的产业案例分析,对中国矿业、水泥工程机械、化工及医药、玩具、炊具等行业的外资并购过程进行了解读,为读者揭示了中国本土相关行业的企业、监管审批部门、财经媒体、官方智囊等方面滞后的生存竞争理念。郎咸平的痛心疾首、大声呼喊,并非大唱闭关锁国时代优越性的赞歌,而是希望我国本土企业不分国企民企,都能找准可以掌控的价值链环节,努力争取竞争主动;与之同时,要改变一些政府官员“贪大求洋”的经济发展思路,真正树立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并购)意识,从而让民企的日子好过一些、国企资产不再轻易被贱卖或白送。实际上,这已然可以再度驳斥那位学院派专家的无端指控。
掩上这三本新书,让我们的视角回到几年前,回顾围绕在郎咸平这个“闯进瓷器店的大象”身上的各种争议。郎咸平在股市、房地产和外汇等经济热点问题上的观点,与官方、绝大多数华人经济学家及具体行业大企业相左。国企MBO大辩论的最终结果是,郎咸平率先揭露和痛批的德隆、格林柯尔等昔日明星纷纷遗臭万年,而当年为那些臭角色辩解的主流经济学家们仍然活跃在“指点江山”的第一线,继续与郎咸平等少数人对峙。
那之后,郎咸平一度沉寂下来,将注意力转向,试图通过提出更具体的公司治理方案、为企业家解惑,推进中国民营企业合法、健康成长(而不是通过非法侵吞国有资产的原始积累而实现、埋下巨大隐患),出版了大批量的行业、企业案例“二字真经”。
近两年来,他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回归宏观经济、金融领域,再度以锐利的标题、观点、逻辑,早在2007年底就率先提出了中国股市乃至经济整体存在的结构——现在骂他的那些人,当时在说什么?
世间幸有郎咸平,一个聪明的郎咸平。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理财周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