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神秘面纱将被揭开

发表:2003-12-05 15:2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经过我国考古工作者一年时间的勘探和发掘,举世闻名的秦阿房宫遗趾前殿夯土台基的范围已经基本确定,其前殿遗址南北部边缘的结构也初步摸清,同时首次发现了秦阿房宫前殿附属宫完整组合的板筒瓦屋顶,沉睡两千多年、气势磅礴的阿房宫正在向世人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被唐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为”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秦阿房宫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建筑之一。根据勘探发掘确定,仅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面积541020平方米,是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夯土基趾。据考古专家推算,阿房宫前殿遗址的面积规模与史书记载的“东西长500步,高达数十仞,殿内举行宴飨活动可坐万人”所描写的基本一致。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北部的边缘为台面结构,最高处有宫墙,墙的侧面堆有大量倒塌的筒状和板状瓦片,考古专家介绍说,这些出土的瓦片时代应为秦和西汉早期,说明遗址的始建年代为秦代,汉代作为上林苑的一部分继续在使用。前殿遗址夯土台基的南部则较低,略呈向南倾斜坡状。在台基南边沿还有一条东西向壕沟,在壕沟南侧,发现一处铺瓦的屋顶痕迹,残留的铺瓦范围东西长3.06米,南北宽3米,由西向东筒瓦存6行,板瓦5行。筒瓦通长为46-54厘米,厚1.2-2厘米,板瓦通长为58-62厘米,宽44-51厘米,充分显示了秦代建筑的宏伟巍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指出,这是秦代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

  据介绍,在整个前殿的发掘中没有发现有火烧土的痕迹,迄今没有证据表明阿房宫曾经历过大火烧毁。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阿房宫的科学勘探发掘。阿房宫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为了给遗址的保护提供全面准确的科学依据,从去年10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建了阿房宫考古工作队。截止目前,勘探面积20万平方米,试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考古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


人民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