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成癮生存指南 哈佛心理學家:無聊是超能力(圖)

作者:翁友德 發表:2025-09-24 10: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3C無縫地填滿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總以為,這些科技帶來了便利與快樂,但真的是如此嗎?
3C無縫地填滿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總以為,這些科技帶來了便利與快樂,但真的是如此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你有多久沒感到無聊了?下課十分鐘、等公車、吃完飯後,你是不是第一個拿起手機,滑開Instagram、TikTok或YouTube?在等公車、等朋友,甚至是上廁所的短短幾分鐘,手機就像成了我們的氧氣筒,只要一離開,就會感到焦慮和不安。

現代生活被各種資訊和娛樂塞得滿滿,我們似乎已經失去了「無聊」的能力。然而,來自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阿瑟·布魯克斯(Arthur C.Brooks)和鑽研數位文化的哲學家梅赫麥特·奧魯克(Mehmet Sebih Oruc)卻提出了驚人的警告:你以為在對抗無聊,其實是在逃避幸福。他們的研究指出,我們對無聊的恐懼,正是現代人普遍感到空虛、焦慮和憂鬱的根源。

震驚!比起無聊 現代人寧願「自找電擊」

「無聊」對我們到底有多可怕?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引人深思的實驗。他們邀請參與者獨自坐在一個房間裡15分鐘,期間不能做任何事。他們唯一的「選擇」,是按下一個按鈕,讓自己遭受一次電擊。

結果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絕大多數的參與者,寧願按下按鈕電擊自己,也不願意靜靜地度過這15分鐘的無聊時光。

這個實驗清楚地揭示了我們對無聊的極度排斥。在一個充滿刺激的時代,我們已經習慣了感官的轟炸,無法忍受任何片刻的空白。從早晨的鬧鐘到深夜的追劇,手機、平板和電腦無縫地填滿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總以為,這些科技帶來了便利與快樂,但卻忽略了它們同時也讓我們失去了與內心獨處的能力。

布魯克斯教授直言不諱地說:「你必須感到無聊。如果你從來沒有無聊的時刻,你的生活將會失去意義,也會變得更加沮喪。」認識到自己,人才不會感到焦慮、空虛、不快樂

為什麼無聊如此重要?這得從我們的大腦說起

當我們感到無聊,沒有任何需要「認知資源」的任務時,大腦會自動切換到一個名為「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區域。這個網路並非閒置,它是一個強大的神經網絡,負責:

•自我意識與反省:讓你重新審視自己是誰。

•回想過去:讓你從過往的經驗中學習。

•預想未來:讓你規劃和想像未來的可能性。

•尋找人生意義:讓你思考那些關於「我是誰」、「我為什麼而活」的重大問題。

簡單來說,無聊,是大腦進行「深度思考」和「自我探索」的黃金時間。這個過程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更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

然而,當我們一感到無聊就拿起手機,就等於是主動關閉了DMN。手機上的各種刺激,就像是為你的大腦提供了一種「速食」體驗,讓你不用花力氣思考,就能獲得短暫的愉悅。久而久之,我們就會失去這種深度思考的能力,也越來越難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這也正是為什麼,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卻普遍感到焦慮、空虛、不快樂。

科技抹去自身的存在 自身反而越感到煩躁

早在一個世紀前,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就預言了現代科技對人性的影響。他認為,科技不僅僅是工具,它更是一種「呈現世界」的方式。在數位文化中,一切事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可能被視為一種「資源」,用來製造內容、創造流量和追求可見性。

奧魯克博士在他的研究中引用海德格的觀點,並將其應用於數位時代。他指出,當我們面對空虛或寂靜的時刻,我們會本能地向外尋求幫助,例如在社群媒體上尋找認同。海德格將這種無意識追隨社會集體的行為稱為「他們」(das man)。

「他們」指的是那些潮流、趨勢、演算法所定義的標準。我們透過無盡的「按讚」、「分享」和「追隨」,來尋求集體的認同,以為自己與世界緊密相連。但奧魯克博士提醒我們,這個「他們」提供了一種虛假的庇護,它悄悄地「抹去我們個體性」。

在集體模仿中,真實的「我」漸漸消失了。海德格將這種現象稱作「生存的貧窮」,認為我們失去了與「本身」。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滑手機滑得越多,。我們不斷地用外在的刺激來填補內心的空洞,而這份空洞,正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與自己獨處、深刻反思的能力。

找回無聊就是找回快樂

既然無聊是一種超能力,那麼,我們該如何重新掌握它呢?布魯克斯教授將無聊視為一種可以培養的「技能」。他分享了自己用來對抗手機成癮的三個實用方法,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創造更多的「無聊」時刻:

1.睡覺時不帶手機進房

布魯克斯教授有一個嚴格的規定:晚上7點後,手機不能再碰。他甚至不把手機帶進臥室。這聽起來很難,但它能幫助你擺脫睡前無意識滑手機的習慣,讓大腦有足夠的時間從數位世界的刺激中冷靜下來,更好地進入睡眠。

2.用餐時不使用手機

無論是一個人吃飯,還是與家人朋友用餐,都把手機收起來。布魯克斯教授解釋:「我們是為了彼此而在場,而不是為了那些不在場的人。」這個簡單的動作,能讓你重新感受食物的美好,並與身邊的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3.定期進行「社群媒體斷食」

給自己設定一個固定的「數位斷食」時間,例如一個週末,甚至一整週。在這段時間內,完全不使用社群媒體或任何會讓你分心的裝置。剛開始,你的大腦可能會因為習慣而「尖叫」,感到極度不安,就像戒掉毒癮一樣。但當你撐過去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思緒變得更清晰,心情也更平靜。

無聊不是浪費時間 而是通往幸福的捷徑

總結來說,我們對無聊的排斥,正導致一種「意義的惡性循環」(doom loop of meaning):我們因為不了解自己人生的意義而感到焦慮和空虛,卻又因為害怕無聊而逃避尋找答案的機會。

布魯克斯教授強調,當你越擅長應對無聊,你對日常事物的無聊感就會越少。你會更有機會去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問題,例如:「我的目標是什麼?」、「我的人生如何變得更完整?」

所以,下次當你感到無聊時,不要急著去尋找刺激。試著放下手機,發個呆,讓你的思緒自由地漫遊。這份看似無所事事的空白,其實是通往內心平靜與真實幸福的捷徑。

記住,無聊不是一種缺陷,只有當你允許自己無聊,你才能真正開始與自己相遇。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