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引發皮質醇分泌,導致食慾與血糖雙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有種說法是「壓力肥」,這指的是壓力會導致肥胖及高血糖。過度的壓力會擾亂各種重要的荷爾蒙分泌、活絡交感神經,並使胰島素反調節激素的皮質醇過度分泌。皮質醇是一種會引起胰島素阻抗的激素(即使胰島素呼喚細胞吸收血糖,細胞也反應遲鈍且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因此會導致血糖值上升。
而且許多糖尿病患者會因壓力而導致暴飲暴食。壓力刺激會傳遞到大腦的下視丘。下視丘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場所,負責調節自律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荷爾蒙調節、全身的代謝、器官運作等等。下視丘中也有攝食調控中樞(感覺到肚子餓)與飢餓及飽足中樞(感覺到肚子飽了),負責調節食慾。過度的壓力會影響下視丘的食慾調節,導致食慾增加,進而引發暴食。
但是,為什麼糖尿病患者明知道暴飲暴食對身體會造成不良影響卻還是這麼做呢?
事實上,吃甜食及垃圾食品和其他高糖、高脂肪的東西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這個快樂荷爾蒙,帶來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會令人上癮,進而形成對甜食的上癮……。
另一方面,一旦吃太多高脂肪的食物,抑制食慾的荷爾蒙瘦素在下視丘就難以發揮作用,出現瘦素抗阻,進而讓人更渴望脂肪。壓力不僅會像這樣引起胰島素抵抗,還會促進食慾增加,導致血糖值上升,加速肥胖。
雖然最好的辦法是解決壓力的來源,但在現代社會中這並不容易。我們可以透過培養興趣愛好,例如閱讀、看劇、運動流汗、散步等方式,找到「樂趣」以忘記壓力,又或者可以是和其他人聊天、一起出遊,參與不同的社群。有時也可以尋求心理諮商等專業人士的協助。
脂肪肝會惡化糖尿病,甚至提高肝癌風險。(圖片來源:世茂出版社提供)
肥胖、脂肪肝會加速糖尿病的惡化
第二型糖尿病是由暴飲暴食、運動不足等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共同影響而引起的。因此,身材纖瘦的人也有機率罹患糖尿病,反過來說,也有「胖但健康」的人。
但是,「胖但健康」可能只是生活習慣病尚未顯現。內臟脂肪會分泌大量引發胰島素抵抗的細胞因子(生理活性物質)。初期,胰臟會大量分泌胰島素以抑制血糖值,但若胰臟功能較弱,胰島素分泌能力容易下降,最初會出現飯後血糖升高,隨後數年內,飯前血糖也會升高,最終發展為顯著的糖尿病。
肥胖不僅會加速糖尿病的發展,還會增加罹患腦梗塞、心肌梗塞、高血壓、血脂肪異常症、高尿酸血症,甚至癌症的風險。因此,建議進行減重。
肥胖的定義是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二十五。即使BMI低於二十五,仍然可能會有脂肪肝,也就是隱性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肝臟內積聚了過多脂肪,類似於肥肝(用鴨子或者鵝的脂肪肝做成的高級法國菜)的狀態。經常飲酒的人也容易罹患脂肪肝,要特別注意。脂肪肝會引起胰島素抵抗,使血糖上升。
此外,脂肪肝還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肝功能惡化時,肝臟儲存葡萄糖的能力會下降,導致血糖進一步上升。
肥胖和脂肪肝會加速糖尿病的發展,所以要注意碳水化合物、脂質和酒精的攝取量!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社《95個日常小習慣,穩定血糖,享受健康人生》,作者:市原由美江。)
来源:世茂出版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