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混濁並非都與腎虧有關,應釐清病因對症治療。(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腎臟是人體解毒、代謝的重要器官,尿液是全身血液循環流經腎臟過濾、重吸收後的代謝產物;腎泌尿系統就像特殊的濾水器,可以將體內的廢物過濾出來,將有用的東西留在體內,一旦濾水器的濾心壞了,那好的東西就可能流失,壞的東西卻還留在體內。
小便混濁是門診常見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是腎臟壞了,留不住寶貴的物質,全都流失到小便裡頭。小便白濁就是蛋白尿嗎?其實,蛋白質的外觀,在尿液中是透明且肉眼看不見的;當尿中含有蛋白質,由於表面張力增大,會使得尿中泡沫不易消失,而不是變成小便白濁。小便混濁最常見的原因是尿液鹼性過高,引起尿中磷酸鹽類結晶沉澱而產生;飯後或飲用大量牛奶都是引起尿中磷酸鹽增加的原因,如果是磷酸鹽沉澱,只要多喝開水,多吃一些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調節尿液的酸鹼值,小便混濁的現象就會消失。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尿路感染時的膿尿、尿液含有脂肪成分,以及絲蟲病或腫瘤阻塞局部淋巴管形成的乳糜尿,都會使尿液呈現混濁。
小便混濁是腎虧嗎?這是另一個深植人心的疑慮,特別是男人。就中醫觀點而言,小便混濁的確與腎的虛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卻不是「腎虧」兩個字可以完全交代的。古代醫家對於小便混濁的記載有著多種看法,赤濁、白濁是最為常見的論述,如《醫學入門‧赤白濁》:「赤者,血分溼熱甚,心與小腸主之。白者,氣分溼熱微,肺與大腸主之。」《類證治裁‧淋濁》:「肥人多白濁,係溼痰,二朮二陳湯;瘦人多赤濁,係肝火,龍膽瀉肝湯。」
中醫將小便混濁分為五種證型,依體質對應用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現階段中醫對於小便混濁的治療,可精細地分為五種類型:
一、下焦溼熱:小便混濁如米泔水,或黃赤而混濁不清,頻尿而尿量不多,尿時有熱澀、疼痛感,病人常有胸口悶、肚子脹、疲倦、口乾但不想喝太多水,應以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來清熱利溼。
二、腎陰虧虛:小便混濁如泔漿,尿量不多,病人常有頭暈耳鳴、重聽、喉嚨乾、兩頰泛紅、盜汗、腰膝痠軟無力、大便乾硬等症狀,應以知柏地黃丸加減來滋陰降火。
三、腎陽虛衰:小便混濁白如凝脂,頻尿而且量多色淡,病人常有臉色蒼白、精神萎靡、腰背痠冷、四肢冰冷、性功能減退等症狀,應以右歸丸加減來溫腎固澀。
四、脾虛氣陷:小便混濁日久不癒,或尿時不甚混濁而沉澱呈積粉樣,有殘餘尿滴不乾淨,病人常有面色萎黃、體力不濟、食慾減退、腹脹有下墜感、大便拉稀等症狀,應以補中益氣湯加減來益氣升清。
五、脾腎兩虛:小便混濁,頻尿且量多色淡,病人常有面色萎黃、頭暈耳鳴、食慾減退、疲勞乏力、肌肉消瘦、四肢冰冷、腰腿痠軟等症狀,應以補中益氣湯合無比山藥丸加減來健脾補腎。
總之,小解之後若能停留片刻,稍做觀察,則自身濾水器的好壞,將可一覽無遺。一旦發現小便混濁,且先不要驚慌,應該請教醫師,找出病因對症治療,千萬不要以為是腎虧而一味壯陽補腎,否則會愈補愈漏。
(作者為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
責任編輯:王欣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