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平。(圖片來源: 合成圖 Getty Images)
在中共的歷史上,每逢中共黨內出現巨大權力鬥爭,往往會在其宣傳工具上體現出來。曾擔任中共《人民日報》總編輯和社長的胡績偉,在他《從華國鋒下臺到胡耀邦下臺》一書中,向外界清晰的展示了這一點。
胡德平日記講述重要內幕
近來,中共喉舌頻頻出現值得關注的政治信號,例如中共軍方喉舌《解放軍報》6月2日的一篇以所謂「忠誠」為題的文章〈擦亮革命軍人的忠誠底色〉,大談所謂的「對黨忠誠」,但是卻通篇不提習近平一個字。令人關注。另外,在5月25日的一篇所謂〈我們共產黨人都要做老實人〉,提及毛澤東、鄧小平、羅榮桓,就是不提習近平。至於說在文章中僅僅提及習近平名字一次的文章,在中共《解放軍報》的文章中更是比比皆是,這與過去相比,是一個清晰的重大區別。這似乎可以驗證,中共軍方對於習近平的態度發生了變化,為外界傳聞中說的「習近平已經失去軍權」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1980年10月12日,胡耀邦的長子胡德平在日記中記錄,胡耀邦之所以不贊成動華國鋒的「主席」職,還有他一些更深的想法,他認為動華而引起的人事變動,不是一件小事,甚至還是一步險棋。他說:「新的考慮,我認為是步險棋,我、趙、胡都不太同意,但想的也並不完全一致。」1980年11月23日,胡德平在日記中分析說,「趙」是「趙紫陽無疑」,胡「應是胡喬木」。胡耀邦和趙、胡想法不完全一致,那麼胡耀邦有些甚麼具體想法呢?他說:「我想設一個主席團,我在主席團中占據一個很不突出的角色。我也認為我在主席團中也不合格,……在這樣的位置上多做工作。」這段重要內幕,讓人聯想起近來有關習近平的傳聞,「軍委副主席張又俠與中共元老溫家寶等人,完成了對習近平權力的實質剝奪。今天的習近平,已經成為一個象徵性的人物,並將很快退出歷史舞臺。」如果真是這樣,倒也可以解釋為甚麼在中共黨報、軍報上的這種對習近平個人崇拜的明顯降溫。正如前面所說,中共軍報上相當數量的文章,僅僅象徵性提及習近平一次,甚至很多政治文章,隻字不提習近平,更多的強調所謂「黨中央」。
報紙背後的中共高層鬥爭
胡績偉,這個中共歷史的親歷者,在《從華國鋒下臺到胡耀邦下臺》一書,講述的是「從一九七六年底到一九八四年底,我主持《人民日報》時期,圍繞報紙宣傳反映了中央高層的政治鬥爭中的幾件大事的紀實。」故事的開始,胡績偉首先回憶了被「審查告一段落」、「參加編輯工作」的過程。在1975年春,中共為了作秀,顯示其所謂的「團結知識分子的政策」,為即將開的第四屆全國人大會裝點門面。周恩來「指示管轄《人民日報》的極左首領張春橋、姚文元停止對報社老幹部的批鬥,吸收一些人參加工作。」於是,報社的頭頭找胡績偉談話,宣布對他的「審查告一段落」,要他參加編輯工作。胡績偉不願意跟這些人攪在一起,所以他以「肝炎」為由,回到了成都老家。住在老朋友馮詩雲家裡,馮在「文革」前是中共全國總工會的宣傳部長兼《工人日報》的總編輯。
在成都8個月後,周恩來病情嚴重,此時鄧小平負責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工作,決定在中共國務院成立了一個「政治研究室」,胡績偉指出,鄧小平設立這個「政治研究室」的目的,是「企圖逐漸糾正極左的那一套宣傳路線」,實際上就是在內鬥中奪取中共宣傳機器的主導權。
所以,胡績偉在胡喬木和吳冷西的推薦下,返回北京。「被調到政研室,參加《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編輯工作。」
胡績偉在書中記錄了一段重要的歷史,「《毛選》五卷編委會辦公室,設在中南海內緊靠懷仁堂西面和原來鄧小平官邸的北面,我每天上下班由國務院車隊派車接送。平常,轎車進中南海西門,直接送到辦公室門口。一九七六年十月七日晨,車到西門,門口加了哨兵,不讓我的車進去,經我出示工作證,只准我步行到辦公室。沿途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荷槍實彈,如臨大敵。」
胡績偉快步走到辦公室,先到的人告訴他:「四人幫抓起來了!」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