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美方得到實際成果 中方尋求戰略安撫(圖)

作者:宋文笛 發表:2023-11-24 03: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習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在加利福尼亞州伍德賽德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週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圖片來源: BRENDAN SMIALOWSKI/AFP via Getty Images )

【看中國2023年11月24日訊】APEC期間的中美領導人會晤(「拜習會」),呈現出中共轉趨戰略守勢的努力,在內部經濟放緩、台海問題日益國際化的雙重壓力之下,北京將主軸放在取得美方承諾不挑戰中方政權安全,為了取得此共同政治基礎,北京在中美各領域合作與對話的恢復、推動和加強都呈現了高度的積極性。

北京轉趨守勢

北京語調明顯轉為「謙恭模式」。新華社對於拜習會的官方敘述引述中方指出,「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美國也不要有打壓遏制中國的打算」注更多。

前半說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此言固然是當面溝通不適合劍拔弩張,但是對比之前的「東升西降」此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論述,可見北京的階段性戰略意圖呈現收縮。

後半,對於美國的戰略態勢方面亦鮮少批評,不再點名美國主導AUKUS(美英澳三方安全協議),Quad(四方安全會談)等是冷戰思維、搞小圈圈、戰略圈地運動等負面陳述。中方只是委婉地表達委屈和期許:既然中方無意挑戰美國,希望美國也不要打壓遏制中國。

細品這句話「美國‘也不要有’打壓遏制中國的打算」,既然還需要呼籲「也不要有」,表示心裏判斷現在美國就是「有一些(在打壓遏制中國)」,不然無須呼籲,然而即便都被打壓遏制了卻依然不直接出言批評,如此的措辭委婉,中方的姿態不可謂不柔軟。

「將小善發揚為大善」的正面宣傳

再讀新華社新聞稿《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通篇語氣依然是盡量放大正面訊息的文風。

新聞稿的開頭第一段的總結關鍵句子是:「兩國元首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域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交換了意見」,也就是沒有能夠「達成了共識」,因而退而求其次的安慰獎,由此可見中方在實質性政策議題上的收穫恐怕有限。

新聞稿中段引述習近平的主觀期許,曰:「今天我們在舊金山再次面對面會晤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我期待在峇裡島會晤基礎上取得新的共識和成果。」

新華社新聞稿做結的最後一段依然盛讚「這次會晤積極、全面、富有建設性,為改善和發展中美關係指明了方向。舊金山應該成為穩定中美關係的新起點。兩國元首責成雙方團隊在落實好峇裡島會晤共識基礎上,及時跟進和落實本次會晤達成的新願景。」

顯然中方對於取得新共識的主觀期許沒有成真,中方實際收穫有限,無法和美國達成「新共識」,只好稱呼有達成某種模糊的「新願景」。

中方對此肯定失望,但是新華社宣傳體系依然將小成果發揚為大收穫,中方迫切希望誘發中美關係良性循環的用心躍然紙上。

What does Beijing want?

北京為何如此姿態柔軟而又放大對手的善意?從新華社關於拜習會的新聞稿中,剔除了大原則、「五個共同」呼籲、以及細項的共同行動項目之外,中方實際提出的是兩項要求:臺灣問題以及出口管制。

北京重申「臺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並且呼籲美方「停止武裝臺灣,支援中國和平統一」。

其次,北京呼籲北京取消對中的「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單邊制裁」,損害「中方正當利益」並且「剝奪中國人民的發展權利」。

在實質面,美國出口管制和技術去風險策略,似乎已對中國經濟產生足夠壓力,迫使中國轉向更柔軟的姿態以求減緩美方壓力,徐圖經濟重整。在象徵意義面,「臺灣問題」若持續國際化顯然對北京不利。

北京經濟復甦需要回歸「可親可愛」乃至於「可投資」的熊貓外交形象,而需收斂「戰狼外交」。然而要是在臺灣問題上過於強硬,臺灣穩定事關全世界經濟供給鏈韌性,過度對臺灣施壓容易於國際上犯眾怒,無益於北京突破西方科技封鎖。但若是對臺不強硬則在統治經濟績效下滑之際再額外承受內部民族主義壓力。也就是無論對臺強硬或柔軟,都將讓北京領導層處於被動位置。

既然怎麼做都不利,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讓臺灣問題的能見度降低,不要成為一件事兒。因此北京才會在拜習會中再三強調臺灣問題,寄望美國可以「瞭解彼此的原則底線」,「不折騰、不挑事」,「共同有效管控分歧」。不要在什麼「分歧」上「挑事」?當然是臺灣問題,因為習近平在會議中點名了「臺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

拜登在此次會談中選擇以三分巧勁回應:在「臺灣問題國際化」方面不直接作答,但是在密切相關的「台海問題國際化」上則是絲毫不手軟。拜登正面陳述「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是全世界的共同利益」(「that the world has an interest in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Taiwan Strait.」),拜登的言下之意很明顯:既然世界各國在台海是利益攸關方,世界各國自然也應該有置喙權。而台海問題,說穿了如果不涉及臺灣問題,台海問題又哪裡會是問題?所以拜登在問題「國際化、擴大化」方面提及台海而不直接提臺灣,是給遠來是客的客人保留體面的委婉修辭。

然而這對於現在迫切的北京而言已經足夠。在臺灣問題上,美國給中方吃下一顆定心丸,美方沒有趁機加碼。拜登維持了一年前於峇裡島會晤時的論述:只提及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而沒有額外提及中美三項公報、臺灣關係法或是六項保證;拜登也重申了在峇裡島會晤的五項承諾,包含「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支援臺灣獨立」等。

這些相當於美方承諾不會挑戰事涉中共政權安全(regime security)的最核心議題,無意討價還價的北京判斷這已經是足夠構成中美之間關係修復的共同政治基礎,隨即同意恢復推動和加強中美各領域對話合作,包含雙邊軍事對話以及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等。

小結

拜習會顯示的中美關係圖像是,在美方提供戰略再保證(strategic reassurance)、尊重北京政權安全和最大紅線的前提下,中方釋出被西方解讀為善意的諸多措施。

然而這些進展是有條件且脆弱的。以外界最關注的中美兩軍恢復軍事對話機制這點,新華社強調這是「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上恢復」,言下之意日後美國若是在任何議題上傷害到北京的感情、令北京不再感覺被尊重,北京便可以立即再次中斷對話機制,便且指控是美方先破壞「尊重」的政治基礎。

白宮的新聞稿開宗明義面說「拜登總統強調美國和中國之間首先是競爭關係」(「President Biden emphasiz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re in competition」),由此可見,在中美關係以「戰略競爭」為主軸的年代,今日釋放出的「善意」未必不會成為明日隨時可以威脅收回的「人質」,階段性的「合作」未必是為了長期根本關係正向化,而可以是為了日後更有利「競爭」的臥薪嘗膽。此是「合作、衝突、競爭並立」,而以戰略競爭為主軸的中美關係辯證邏輯。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