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後,升任第74軍軍長的張靈甫(左二)與所部軍官合影。(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抗日戰爭中,張靈甫將軍為國征戰,厥功甚偉,被蔣中正譽為「模範軍人」,因一腿被日軍重傷又名「跛腿將軍」、「鐵血將軍」;抗日戰爭後,張靈甫將軍任整編七十四師師長,在1947年5月16日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孟良崮戰役中陣亡,時年44歲。關於死因,幾十年來似乎也成了一個謎:一說是自殺,一說是被擊斃,還有一說是被華野俘虜後擊斃。
死因謎團:自戕還是被擊斃?
1、「殺俘」說
稱張靈甫將軍戰敗被俘後,六縱特務團副團長何鳳山為報漣水之仇將其打死。近年來更有一種說法是:將軍當時只是身受重傷,於六縱轉移途中離世。
2、「被擊斃」說
中共方面在戰役結束後公開宣傳的最初版本:張靈甫被擊斃在其指揮所山洞裡。
此說法多見於中共官方出版的軍史戰史和參加過此役的高級將領回憶,如1996年7月公開發行的《第三野戰軍戰史》等。
這是中共方面在戰役結束後公開宣傳的最初版本。最權威的出處,莫過於1947年5月30日,華東野戰軍陳(毅)粟(裕)譚(震林)(陳士)榘聯名致電中共中央軍委的電報。電報原文如下:
軍委,劉鄧:
(一)據最後檢查證實,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傑、五十八旅旅長盧醒,確於十六號下午二時解決戰鬥時,被我六縱特團副團長何鳳山當場所擊斃。當特團何副團長走近張靈甫等藏身之石洞,據師部副官出面介紹為張靈甫等人,現尚在俘官處可證。
(二)另查出五十一旅旅長陳傳鈞、副旅長皮宣猷、五十七旅旅長陳噓雲、參謀長魏振鉞、副參謀長李運良、五十八旅副旅長賀翔章、師新聞處副處長趙建功,均被俘,現在野戰俘官處生活。
陳粟譚榘三十日(轉引自《粟裕文選(1945.10-1949.9)第二卷》,軍事科學出版社)
此後,大陸出版的軍史著作,均採信了上述「被擊斃說」;包括電影《孟良崮戰役》、《紅日》等文藝作品在內,也都說張靈甫被擊斃在了其指揮所的山洞內;孟良崮山壁上,至今尚刻有「擊斃張靈甫之地」7個大字。
張靈甫將軍絕筆書。(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3、「戰敗自戕」說
是民國時期的官方說法:張靈甫在山洞內與其他高級軍官集體「從容自戕」。
這是國民黨方面在戰役結束後公開宣傳的最初版本。張靈甫及其74師被殲滅後,蔣介石收到了張靈甫的遺書,其中寫道:
「今戰況惡化,飲水斷絕,糧彈俱盡,全師孤懸,四面受敵。我與眾將戰到最後,為上報黨國與領袖,下達士兵與部屬,決心以一彈飲絕成仁,報效校長多年之教誨。」
1947年5月29日,蔣介石發布《為追念張靈甫師長剿匪成仁通告國軍官兵》一文,向國民黨全體官兵通報表彰了張靈甫的「殺身成仁」。
近年來,大陸媒體也披露過一些資料文件佐證,如華野敵工部長吳憲當年編寫、47年8月1日由政治部出版的《蔣軍74師的調查研究》,將軍的遺囑等。將軍在死前有遺書:
「十餘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趨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與(蔡)仁傑決戰至最後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侍之。幼子望養育之。玉齡吾妻,今永訣矣! 靈甫絕筆 五月十六日 孟良崮」
74軍軍長張靈甫和他的74軍。(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4、原74師官兵們的回憶
(1)原整編第74師輜重團團長黃政的回憶
黃政是國民黨原整編第74師輜重團的團長。在其遺稿《七十四軍覆滅記》中,黃政如此回憶他所知道的張靈甫的死亡:
「在前途絕望、非死即降的情況下,五月十六日下午二時許,張靈甫在師部指揮所的山洞中對下屬說,我們是有氣節的軍人,不成功,即成仁,要用集體自殺,報答黨國,而絕不受被俘之辱。副師長蔡仁傑、旅長盧醒與他感情極深,有共生死之誼,他倆隨之自殺,義不容辭。副旅長明燦、團長周少賓、參謀處長劉立梓,是張一手提拔的親信,對張也不能偷生。唯參謀長魏振鉞、副參謀長李運良心懷異志,不願同死。張命李運良給蔣介石擬了一個最後的電文,略云:職師與數倍之勁敵血戰三晝夜,官兵傷亡殆盡;援軍不二,無力再戰,為不辱黨國使命,抱定不成功,即成仁之決心,發電後,職等集體自殺,以報總統知遇之恩。」
「李運良把電稿交報務員拍發後,即在洞口用短劍刺破面部、頸部,鮮血滿臉,臥地裝死。魏振鉞趁亂溜出洞外隱蔽。洞內六人呼喊『國民黨萬歲,蔣總統萬歲』等口號,張靈甫命令劉立梓用卡賓槍把五人打死,劉用手槍自殺。指揮所二十餘人跑到三百米外的孟良崮東北的五十八旅指揮所,師長的勤務兵哭著對我團陳左弧營長說了此事。師部的張報務員也向我報告了他發電文內容及經過。於是,五十八旅軍心全散,不再作抵抗而做了俘虜。」
「十七日上午六時許,我們被俘官佐被帶到孟良崮村口,來了一名解放軍幹部,問我們『誰認識張靈甫?』我說:『我認識。』他即帶領我和陳營長,副官等七、八人,在一家門外,看到張靈甫屍體躺在一扇門板上,我向屍體鞠了三個躬,我們都哭了。那位幹部說:『他是自殺的,又不是我們打死的!』但另一位解放軍幹部卻說:『是我們擊斃的!』我當時思想反動,情緒激動地說:『他自殺的也好,你們擊斃也罷,張師長八年抗戰立過多次戰功!』說著我把張的左腿捋起,指著那條瘸腿傷痕給那位幹部看,並要求他弄個棺材掩埋他,那位幹部說:「我們解放軍會這樣做的。』」(《鎮江文史資料‧12輯》,1987年1月)。
(2)原整編74師連長李懷勝的回憶
李懷勝是輜重團黃政的下屬。孟良崮戰役的最後兩天,李懷勝每天都到山洞中向張靈甫直接匯報戰況。李氏於1980年12月撰文回憶張靈甫之死,如此說道:
「第十二天上午八點多鐘,一連防地只剩下幾個活著的人了。我見解放軍已快攻到跟前,就帶著他們朝師部山洞跑去。快到洞口的時候,我聽見裡面噠噠噠響了一陣槍聲,進洞後還聞到一股彈藥味。只見師長的少校隨從副官劉立智(跟隨張靈甫多年)手裡端著一支卡賓槍;張靈甫、副師長蔡某及58旅旅長盧醒三個人胸部洞開,並頭倒在他腳下的血泊裡,李燦良、常主任還有十幾個副官、隨從人員都靜默地站立四周。我連忙追同這是怎麼回事?劉立智說,師長他們三個人不願意當共產黨的俘虜,決定殺身殉國,參謀長與常主任不願意這樣死,於是師長就命令我用卡賓槍將他們三人一起殺死。(《整編七十四師覆滅親歷記》,李懷勝口述王若升整理,原載《安徽文史資料選輯‧第11輯‧解放戰爭時期史料專輯‧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2)
李懷勝1980年的回憶,大致上與其前上司黃政1987年的回憶吻合。但部分細節可能失真:一是時間,各種資料比對的結果,張靈甫死亡的時間應該是5月16日下午,而非上午;再者,張靈甫等人的傷口並不在胸部,而在頭部(至少張靈甫的是在頭部)。可能也正是出於對某些細節的不自信,李懷勝在文章的末章節附註明道:「因本人年紀較大,腦力衰退,記憶不確之處在所難免,請知者指正。」

粟裕指揮孟良崮戰役,圍殲張靈甫74軍。(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3)原整編74師隨從參謀楊占春的講述
張靈甫寫下了絕命書。其中一封給蔣介石,一封給妻子王玉齡。這兩封絕命書,交給了隨從參謀楊占春。楊占春穿上中共解放軍服裝,混出孟良崮,將張靈甫的一份遺書帶給了其遺孀王玉齡,據王玉齡回憶,楊占春向他詳細講述了張靈甫死亡的細節:
「在最後的時刻,張靈甫表示自已一定要殺身成仁,他對部下說,各位求生求死悉聽尊便。過後,張靈甫在洞內命令部下首先向他開槍,部下不肯。張靈甫說:『你是否還服從長官的命令?』部下答:『服從。』張靈甫說:『那我現在就命令你,向我開槍!』部下持槍,手哆嗦著下不手。張靈甫見狀呵斥道:『你是否還要我寫個條子給你?』部下被逼無奈,舉槍向他射擊。接下來執行的是已經重傷的盧醒,與此同時,蔡仁傑倒提長槍,將槍托抵在洞壁上,槍口朝自己,扣動了扳機。」
王玉齡所談到的那個「部下」,顯然就是黃政他們所提及的劉立梓。
(4)「自殺說」還有很多旁證
譬如:據整編83師上校副參謀長王仲模說:「李天霞望著孟良崮方向沮喪的說:『七十四師沒有了,還空投甚麼糧彈。』接著他用無線電和七十四師及五十七團羅文浪聯絡也聯絡不上,潰散下來的官兵說:『張師長已經自殺了。』」——王仲模對當日國軍之間聯絡嚴重中斷的描述,恰與邱維達的描述完全一致。(《孟良崮戰役國民黨軍被殲紀要》)
再如:五十七團團長羅文浪曾撰寫回憶文章說:「我被俘後,被送到河北慶雲華東高級軍官團學習時,遇到七十四師司令部隨從參謀楊占春,談到五月十六日下午二時左右,七十四師已全線崩潰,師旅團營都失去通訊聯絡,師指揮所山腳已見到解放軍部隊,張靈甫見敗局已成,無力挽回頹勢,友軍解圍希望亦已斷絕,就想扮演一齣滑稽的『集體自殺』把戲。……副師長蔡仁傑、五十八旅旅長盧醒拿出老婆、孩子的照片,相向而哭,不肯自殺。副參謀長李運良則假裝自殺,弄得滿臉血汙,臥在石洞外邊裝死。這齣醜劇扮演未畢,解放軍戰士已衝上山頭。」——其中提到李運良的假自殺,恰與黃政所獲得的訊息完全一致;雖然羅氏的回憶最後仍然認定張靈甫是被擊斃的,但考慮到該文寫於60年代初,對照邱維達的點到為止,其實都可以理解。(《孟良崮戰役回憶》)
張靈甫將軍自殺的證據鏈相當完整,史料契合度相當高。類似的證據和佐證還有很多,彼此獨立而又能夠呼應。
據原74師官兵的回憶,張靈甫並非自己開槍自殺,而是命令部下向他開槍。如此,上述疑惑其實也都順理成章了。
「殺俘說」顯然是不成立的,因為中共軍方面沒有任何人目睹「擊斃張靈甫」。「擊斃說」,按照「陳粟譚榘」的電報,擊斃張靈甫的,是「六縱特團副團長何鳳山」,但何鳳山自己並不認可這個結論。張靈甫死在山洞內,到底是共產黨部隊進攻山洞前已經自殺,還是進攻過程中被擊斃,洞外的何鳳山等人其實一無所知,能提供具體訊息的,只有「洞內人」。
而同時死在山洞內的除張靈甫外,蔡仁傑、盧醒、周少賓、劉立梓均係張的親信鐵桿;非親信的陳噓雲、李運良、魏振鉞等人則全都成了俘虜。這種生死分野,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
張靈甫的老上司「抗日鐵帥」王耀武兵敗被俘,文革中時常被拉出去批鬥,受盡羞辱。(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一代名將 以身殉職 死得其時
一代抗日名將張靈甫文武雙全,驍勇善戰,忠肝義膽,是中國軍人之中最有性格魅力的一位,他沒有死在抗日戰爭,卻死在了國共內戰中,死後還被中共抹黑。
在「解放」後的大陸,張靈甫將軍的名字出現在電影《紅日》裡,是一個醜惡乖囂、反對「人民」的大奸角。長篇小說「紅日」修訂本序言裡就有這樣的字眼:「張靈甫這個匪徒,……他驕縱、冷酷、矜持、虛偽、狡詐……」
中國有無數抗日英雄都是這樣的下場,沒有死在抗日戰場上,卻死在同胞兄弟的國共內戰中,確切地說是中共向中華民國奪取政權的戰爭。而因為張靈甫將軍的陣亡,使得中共的「戰犯」名單中少了一人。
1948年聖誕節,中共官媒發表一張「國民黨戰犯名單」,共50人。除頭號「戰犯」蔣介石之外,前十名依次為:李宗仁、陳誠、白崇禧、何應欽、顧祝同、陳果夫、陳立夫、孔祥熙、宋子文。
「戰犯」名單上還有山東的抗日鐵帥王耀武,廣東的抗日名將薛岳、余漢謀,還有杜聿明和黃維等抗日將軍。
在抗日戰爭中,王耀武率領的74軍是國軍五大主力之首的「常勝軍」,王耀武被日軍稱為「鐵帥」,74軍為「抗日鐵軍」。在國共內戰中,王耀武兵敗被俘、關押改造,文革中時常被拉出去批鬥。1968年某日批鬥會上,看到同時被鬥的康澤被紅衛兵打得半死,導致心臟病發作,後逝於北京人民醫院(高幹病房),享年64歲。王耀武的夫人也被紅衛兵整到發瘋。
張靈甫將軍比袍澤余漢謀和薛岳幸運之處是:他在孟良崮戰役以身殉職,得以豁免了中共標籤的「戰犯」汙稱,也不必經受老上司王耀武被批鬥的羞辱,更不必像國民黨其他抗日將領「戰犯」如杜聿明和黃維,在接受中共的「改造」之後,被釋放出來還得痛哭流涕地承認「罪行」。
試想,如果張靈甫將軍沒有在1947年孟良崮戰場上「自戕」,以他的鐵漢血性也會在文革中「自戕」。
當年,人們為張靈甫將軍的英年早逝而嘆息不捨;如今,我們為張靈甫將軍的死得其時而感慨不已。
責任編輯:方唯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