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了?2衛健委官員批清零政策被指不尋常(組圖)

作者:盧乙欣 發表:2022-05-18 20: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共當局堅持執行清零政策,引發民怨,
中共當局嚴格的執行清零政策,引發大批民怨,連中共體制內也出現反彈聲音。圖為手持槍執行封控政策的大白。(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2年5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為了執行清零政策,中共當局堅持嚴格封控措施,引發民怨,體制內也出現反彈聲浪,甚至有防疫部門官員告訴專業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說,新冠COVID-19)在中國已經成為高度政治化的疾病。有時評人士分析說,事件並不尋常。

近日,《柳葉刀》以「中國零新冠病毒:下一步是什麼?」為題,闡述中共當局究竟是怎麼把自己逼入難以持續防疫戰略的死胡同中的。

報導說,這兩年多來,「清零」政策一直是中共當局抗疫的核心,中共還持續吹捧在遏制病毒上取得莫大成功。然而,外界質疑中共官方統計的染疫死亡數據。

上海自3月底開始執行封城防疫措施,在此期間,除了食物供應短缺,經濟停頓和醫療服務遭到破壞也變得越來越明顯,次生災害已經超過了病毒本身。

報導表示,許多人開始嚴重懷疑中共執行的封鎖政策在遏制病毒傳播上的有效性。

兩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省級衛健委官員對《柳葉刀》表示,他們對清零政策表示懷疑。一位官員更直言,COVID-19在中國已經成為一種高度政治化的疾病,任何主張偏離現今清零政策的聲音,都將遭受懲處。

這位官員說,高層再也沒有人真正聽取專家的意見,這對於我們醫學專家而言,實在是一種恥辱。

另一位官員也表達了類似看法,說清零造成的損害超過了清零所帶來的好處,「這一點也不划算,我們都知道。」

在此之前,上海封城引發中共防疫路線之爭,民間持續出現反彈聲浪,反對以封城為特點的清零政策,但中共當局仍強調要堅持清零。

5月5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持續為動態清零防控政策辯護,強調「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是科學有效的」。同時還要求堅決與一切歪曲、懷疑、否定中共防疫方針的言行作鬥爭。

左圖:封控狀況。右圖:上海市民沒食物可吃,與封控人員對峙。
左圖:封控狀況。右圖:上海市民沒食物可吃,與封控人員對峙。(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5月17日,中國問題專家橫河在自媒體節目上表示,省一級的衛生官員是非常了解中共政策的,但敢接受《柳葉刀》的採訪,並且都表達對清零的不滿,這是非常不尋常的。當前中國的政治環境,對現行清零政策是不能夠表達反對意見的,這是非常嚴重的政治錯誤,這會牽涉自己的政治前途的。

橫河表示,聽上去這兩位都是專家,這是政治和科學之間的爭論,也是政治領導人和專家之間的爭論,其實在中國長期以來「外行能不能領導內行的爭論」,而且反映出「反對的意見已經非常普遍和強烈了」,不然不會有省一級的官員出來接受外媒採訪,實際上這算是告洋狀了,以至於他們都不惜接受外國專業期刊的採訪,這說明雖然他們在國內沒有發聲,但不表示他們底下沒有意見。

橫河認為,早期一直在為中共當局開脫和掩蓋的《柳葉刀》,居然也跟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一樣轉向批評中共了,只能用牆倒眾人推來解釋;考慮到中共最近還有一個新規定退休官員不能妄議中央,看來黨內反對的聲音確實不小,堅持清零還真的是很不容易。

據《自由時報》報導,5月10日,跟中共關係密切的譚德塞,批評中共的清零政策,強調這個作法不可持續。

但譚德塞此番言論,招致中方尖銳批評,包括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的前總編胡錫進發文批評世衛組織。至於聯合國官方微博發布關於譚德塞的評論隨後也遭到刪除。

5月17日,在日內瓦的記者會上,譚德塞第二次點名中共當局,強調自武漢2019年第一次發現疫情以來,病毒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Omicron變異株具有高傳染力特質,不同於2年前的武漢病毒株,因此這會讓中共的清零政策難以持續。

他認為,處理病毒的方法應該要跟疫情初期時不同,應該進行調整。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