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究竟是誰開鑿的?(圖)

發表:2021-10-11 1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樂山大佛名聞遐邇,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美譽,屹立於四川省樂山市岷江東岸、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那麼究竟是何人開鑿這座頂天立地的巨佛?

唐玄宗開元初年 凌雲寺海通禪師開鑿佛像

由於年代久遠,現存多種說法,較有史實佐證的為唐《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載:「開元初,有沙門海通者,哀此水險……作古佛像」。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凌雲寺的僧人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召集人力、物力修建。海通禪師圓寂後,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後,先後由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建。直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完工,歷時90餘年。

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禪師是貴州人氏,當年在凌雲山上出家為僧。他見三江水流匯聚山下,驚濤拍岸,過往船隻時常發生船毀人亡的惡事。於是海通禪師發宏誓,開鑿佛像,欲仰仗無邊佛法,易暴浪為安流。海通出外化緣二十年,募集造佛經費,籌得一筆錢款。當時有一地方官前來索要。他打聽到海通募化了許多銀子,就帶着一群衙役來到凌雲山上,索賄營造經費,海通怒目呵斥:「目可自剜,佛財難得!」遂「自抉其目,捧盤致之」。公元713年,海通主持開鑿修建大佛。然而,當大佛修到肩部時,海通就圓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頓了下來,石青等老石匠也相繼去世。

約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自捐俸金二十萬兩,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經費,朝廷特賜當地的麻鹽稅款,充作造佛經費。當修到大佛的膝蓋處,章仇兼瓊因造佛有功,遷任戶部尚書,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因此,修造大佛的工程又被迫停頓。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自捐俸金五十萬兩,徵集工匠,繼續開鑿,朝廷也詔賜鹽麻稅款予以資助。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後歷經九十餘年,樂山大佛終於徹底完工,並且通體施金,華麗的佛衣和寶相莊嚴的佛體交相輝映。

後人為了紀念海通禪師,就把他當年住過的山洞叫做「海師洞」。至今,洞內還有一個盤膝而坐、神情堅毅、手托盛眼珠的玉盤的海通塑像。

世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內有巧妙的排水系統

樂山大佛為古彌勒佛的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51個,耳長6.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9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大佛臨江而坐、雙手撫膝、足踏大江、神勢肅穆。

大佛的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維修工人從中掏出許多破碎物,細看乃腐朽了的木泥。南宋范成大在《吳船錄》中的記載:「極天下佛像之大,兩耳猶以木為之」。由此可知,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但這究竟是唐代貞元十九年竣工時就是如此,還是後人維修時用這種工藝修補,已不可考證了。

此外,樂山大佛還具有設施隱而不見、巧妙無比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大佛身後,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對佛像的浸蝕;大佛頭上髮髻的第四層、九層、十八層各有一條排水道與佛體衣服折皺連成排水渠道網,也避免了雨水對佛體的浸蝕。可見,樂山大佛的設計是非常科學的。竣工後,曾修造了十三層高的天寧閣覆蓋,可惜天寧閣毀於明末的戰亂。

責任編輯:穆瑤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